第一八章 大明湖上游(2 / 2)

大明逍遥攻略 抡元 2755 字 2022-10-25

    …………

    沈泽好高昱乘着乌篷船,缓缓驶入如画般的大明湖深处。

    大明湖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不是有游船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不时有游人来往。

    湖面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形成一幅天然湖光山色画卷。这湖中的又有许多亭台楼阁点缀,幽径回廊、假山亭台穿插其中,为这幅绝美的天然画卷增添许多人文点缀。

    大明湖的景色之美,当真是名不虚传。

    据老摇橹老汉介绍道:这大明湖上一年四季都有怡人的景色。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冬日,湖面虽暂失碧波,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大明湖虽然一年四季都是美景纷呈,但这其中却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沈泽和高昱他们当此秋高气爽之时来游湖,倒是恰得其时。

    沈泽看着眼前的美景,忍不住赞叹道:“‘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大明湖果然当得起这样的美誉!”

    高昱一听沈泽的话,不由的夸赞道:“文浩这随口一联,却绘声绘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绝之处,当真是大明湖的绝佳写照啊,确实是妙极啊!”

    沈泽听到高昱的夸赞,不由的一愣。随即他想起这副对联,好像是后世大明湖中铁公祠的楹联,也是对大明湖最好的写照,是大明湖的最佳宣传语。不过现在这副对联还没问世,好像这副对联要到满清时才有。

    这个年代,连铁公祠还都没有呢!毕竟如今的大明皇帝还都是永乐皇帝的子孙,怕是轻易不好替铁弦翻案,民间就算有人佩服铁弦,怕是也轻易不敢替铁弦立祠。是以沈泽脱口而出吟出此联后,被自己大舅哥认为是自己所创的了。

    这事儿不太好解释,沈泽只好收下高昱的崇拜,并很谦虚的道:“呵呵,大哥言过了,小弟随口而得,此联也只是泛泛之作,当不得大哥如此夸赞!”

    高昱笑着道:“文浩别太自谦了。咳,大哥我是越来越看不懂你了,有时要跟你切磋一下作诗词、对对子,你总是推说自己不行,但这往往随口一首小诗、一副对子就是经典,当真是奇哉怪哉。嗯,不过文浩此联怕是绝对是一副经典之对,走,咱们找地题下来,说不定能传为佳话呢!”

    沈泽苦笑道:“小弟随口之作,算得什么经典,还是不必了吧?!”

    高昱笑着道:“文浩不必过谦了,此联绝对是描述这大明湖风光的经典之对。”

    那摇橹的老汉听说两人想要找题诗的地方,当下在旁道:“老汉虽然不太懂,但是听着沈公子这副对子,当真是很好呢!呵呵,两位公子要想要题诗的话,咱们去历下亭那里吧!历下亭旁边有一处长廊,自古以来便有许多文人墨客常在那题诗留词!”

    高昱不理会沈泽的谦虚,对那摇橹老汉笑着道:“那就有劳老丈载我们去历下亭吧!”

    …………

    历下亭始建于北魏,如今的历下亭是北宋熙宁年间,曾巩在齐州任职时重建的。历下亭巍立于大明湖中最大的湖中岛上。岛上不止有历下亭,还有幽径回廊,假山亭台,又遍植花木,景致很是不错。因为历下亭最为出名,所以时人以历下亭统称这湖中岛上的景致。

    那摇橹老汉载着沈泽和高昱来到湖中岛旁边一处可停靠处,放下搭板,让二人上岛。

    沈泽和高昱踩着搭板登上历下亭所在的湖中岛,只见整个岛上绿柳环合,花木扶疏,亭台轩廊错落有致,修竹芳卉点缀其间,景色着实雅致不凡。

    站在岛上,但见四周湖水荡漾,荷叶田田,荷花溢香,凉风徐吹,令人心爽!据刚才那摇橹老汉说这“历下秋风”和“明湖泛舟”,都是济南八景之一。此时正值秋高气爽之际,这来赏这“历下秋风”倒是正和时宜。

    在这秋高气爽好时节,这湖中岛上的的游人也不少。沈泽和自己大舅哥踏着岛上的曲折小径,来到不远处历下亭。

    历下亭位于湖中岛的中央,八柱矗立,红柱青瓦,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檐角飞翘,攒尖宝顶,亭脊饰有吻兽,蔚为大观。亭身空透,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亭内有石雕莲花桌凳。

    此时历下亭里已有不少的人,三三两两的聚于在一起,或赏景,或吟诗,各得其乐。

    历下亭旁边有一处长廊,为历代文人雅士题壁留词的地方,是以又被人戏称“名士廊”。这处长廊一面是白壁,另一面对临宽阔的湖面,天蓝水碧,湖天一色。

    沈泽见那长廊的题壁上面到有许多名士留题的诗词和对联,杜甫、曾巩等赫赫有名的名人都有在此留题过诗词。

    沈泽刚才吟诵的对联不是自己做得,本来是不想留题的,但是自己大舅哥非得说此联极佳,以后必定是经典,说不定以后还能成为大明湖的名片,题在此处也是一条扬名的好机会。

    沈泽对于文人最爱的扬名实在没什么兴趣,不过架不住自己大舅哥的劝说,是以他也就厚着脸皮把那副对联题到那墙壁上了。

    这题壁经常有文人雅士游湖时偶得佳句来留题,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时常随身带着笔墨的,是以就有机灵的小贩在此出售笔墨。

    这些来题壁的文人雅士大都是不差钱的,而且这笔题完诗词后墨汁淋漓的,这文人雅士也不好带走,最后这些小贩卖出去之后,还能时不时的回收,倒也算是一条不错的生财之道。

    沈泽在一个提着竹篮售卖文房用品的小贩手里卖了一直中号的湖笔,顺便在小贩篮子里的墨盒里蘸饱了墨汁,来到那题壁前面。这题壁上可大都是名家留题,沈泽怕写不好丢人,是以定了定神,这才凝神挥毫,把副对联题了上去。随后又在下面加了个落款,留了个名字!

    沈泽这一联刚题完,忽然听到旁边一个清朗却略带沧桑的声音赞叹道:“好联,好字,这‘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联,当真是巧哉、妙哉,把这大明湖的景致完全概述进去了,实在是妙极啊!”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