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条约(2 / 2)

生于1871 此时鱼跃 2279 字 2022-10-26

    痛定思痛。载湉更加坚定了发展本国工业和军事力量的决心。

    一个国家力量的强弱,是建立在科技、工业等多方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如今刚刚开始的教育体制改革算是在科技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在工业发展上,清政府却还没有什么建树,这正是光绪当下需要马上开始规划解决的。

    四月中旬,在推进教育改革、中日谈判和中法谈判的同时,光绪皇帝在紫禁城召见了唐廷枢、盛宣怀、郑观应、张謇、严复和乔致庸。同他们一起召见的还有奕譞、内务府大臣额勒和布、工部尚书翁同龢、户部尚书闫敬铭、工部左侍郎孙毓汶以及奕譞带来的一个从未见过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你们中间有做过电报、船政、机器局的,也有做票号多年的老祖宗。”载湉指了指跪在地上的几人道,“只有张謇没有做过工商业,不过没关系,朕知道你有一颗产业报国的忠心,所以,朕才叫你们几个来。”

    几人在觐见皇帝之前,自然有人给他们说过叫他们来是为了什么,所以载湉也不兜圈子,直接奔主题而去。

    “朕打算在直隶、湖广以及沿海各省兴办工厂,其中包括缫丝、纺织、印染等等轻工业,也包括钢铁、采矿、铁路、造船等重工业。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几人当中,以盛宣怀的品级最高,而且办理洋务实业的资历最老,此时答话自然是以他为先。

    “启禀皇上,皇上刚才所说的几样,臣多少都曾经接触过,只是不知道皇上预备委派何员负责,如何操办?”

    “这些企业,朝廷不会委派任何人来操办。”

    “什么?不委派官员,那要怎么办?”众人听了都是心中一惊,既是皇上要办实业,那自然是朝廷出人、出钱,而且这些产业办起来,应该属于皇差,众人本来估计皇上会交办给内务府,找他们来只是帮着出出主意,现在听皇上说不委派朝廷官员操办,那这个怎么办?由谁来管理?朝廷出的银子又交给谁?难不成像前朝一样,委派给太监?

    一边想着,几人一边拿眼神瞟旁边在座的俄勒和布、翁同龢等大臣。

    载湉看了看几人的脸色,知道他们都想岔了。

    “朕的意思是,这些个产业,都采用招商的形式,向民间发股,招募民间游资,施行民办!”

    乔致庸一听就明白了,这就和他们山西商人办票号似得,就像大胜魁,几个人出资合股来做。盛宣怀等人自然也知道这民办是什么意思,只是谁都没想到,皇上会提出这么一个想法——毕竟这是皇上啊。

    而且,众人也不明白,既然皇上想要民办,那干嘛要由朝廷出面?又干嘛找他们几个过来?难道是‘官督商办’?

    果然,载湉接着说道:“虽然是民办,但仍然需要朝廷的推动,所以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官督商办’。朝廷计划成立一个工业总局,下设矿务、钢铁、造船、铁路、通信及轻工业六个部门,分别由唐廷枢管理矿务,盛宣怀管理钢铁、通信,郑观应负责造船,张謇负责轻工业。至于铁路。。。。。。”说到这儿,载湉顿了一下,伸手指向一旁始终沉默不语的青年男子道:“朕来给你们引见一下,此人叫詹天佑,是朝廷外派留洋回来的,在美国专门学习铁路的,以后就由他来负责铁路的工作。”

    詹天佑连忙跪下谢恩,当着皇帝的面,几人自然也不好寒暄,只是互相间递一个眼神,表示认识了,然后都山呼万岁,领旨谢恩。

    随后载湉又道:“工业总局暂时挂在工部之下,由孙毓汶直领,有重大事情,直接向我汇报。”

    孙毓汶连忙起身领旨谢恩,同时还不忘瞟了一眼翁同龢,翁同龢淡定自若,仿佛此事和他毫无关系似得。

    “另外,朕还给你们找了一位财神爷。”说着,载湉指了指乔致庸,慌得乔致庸连忙磕头,口称“万万不敢”。

    ‘财神爷’虽然是个好称号,可也得看给谁当,给皇上当财神爷,那真是嫌命长了。

    “朕希望在山西开办一家大型的煤矿,全部的设备都选用泰西机器,开采出来的煤炭在满足自用的同时,也卖给英、美、法、德等国。山西是你的老家,你又是办票号的,这筹资募股的事情,自然要指望你的鼎力相助,所以朕称你为财神爷,也没错。”

    乔致庸明白了皇上的意思,立即道:“微臣自当尽心竭虑,协助唐大人办好差使。”

    “那就好,你的办事能力,朕是信的过得。也希望你相信朝廷,不会让你寒心。另外,不只是在山西开煤矿,还有轻工业这一块儿,也希望你能多支持。朕希望在北方以天津为中心,中部以上海、苏州为依托,在南方以广州为中心开办民用轻工业工厂。上海、广州方面你不用操心,朕自会安排,只是天津这边,发展初期还需要你多帮忙。”

    皇上虽然只是在对乔致庸说,但实际上也是在吩咐唐廷枢、张謇等人,他们虽然不敢插嘴,但自然会牢记在心中。

    载湉说完这一番话,便对三人挥手道:“朕这个红娘只能牵线到这里了,方向已经给了,剩下的你们下去自己商量,明日列个章程报上来。”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