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京师(2 / 2)

生于1871 此时鱼跃 2540 字 2022-10-26

    按道理进个城门而已,原用不得这么麻烦,只要按照规矩交上几百文税金便了。不过随行的护卫士兵身上都带着武器,这里毕竟是京师重地,带着枪械进城,总要有一个交代。

    “我等都有诰命在身,按制可随行不超过五名侍卫,这是兵部的文书,大人请看。”

    从吴法宪手中接过公文,简单浏览了一下,便交还给了吴法宪。“是下官失礼了,不过,看这些侍卫的人数,似乎……”

    公文上列举了四个人,都是广南总督府和两广总督府联名出具的保,但按照每人五名侍卫计算,眼前的士兵明显超额了。

    这位千总虽然书读得不多,但毕竟还是识数的。

    吴法宪一笑,道:“哦,我家公子乃是圣上钦点进京的,所以并不在公文上,随行的侍卫也多了一些。大人可要再看看圣旨?”

    “不必、不必……”那千总连连摆手道。能在京师把守城门,这眼力可是最关键的生存技能。天子脚下,每天进出的达官显贵也不知道多少,就算是那些看上去有些落魄的,谁又能知道不会一进城去就乌鸦变凤凰?更何况眼前这几位怎么看都是身份地位不低的主儿。公文既然已经看了,还盖着两枚总督一级的打印,更何况现在人家还搬出一个圣旨来。自己不过是混口饭吃装装样子罢了,没来由的惹这个麻烦。

    嘴里打着哈哈,千总脚下已经挪动着让出了大路。花花轿子人抬人,吴法宪随即也识相的暗自塞过去一张银票。

    感觉到手中的纸张带来的摩擦,千总的脸上顿时乐开了花。像这样的富家公子的打赏自然不会太寒酸,至少吃一顿酒是没问题的,而且还能有些剩余。

    至于进门的税金,谁耐烦查那个?

    进宣武门,一路奔府学胡同兵部衙门――一般南来的进北京都是走崇文门,但刘少卿为图个吉利,宁可多走一点儿路。至于兵部衙门的路线位置,自然是早就画好了图纸带着。

    所谓‘衙门大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兵部虽然不打官司,但也是衙门不是,只看门口哪几个门子一个个鼻孔朝天的架势,便知道少了‘孝敬’你是别想叫开门。

    这样的事情,自然还得是吴法宪。“这位小哥请了,我家公子是广南总督刘永福刘大人公子,奉皇上旨意,前来备考武举的。随行还有总兵杨大人、黄大人、吴大人、连大人等四位公子。还请小哥行个方便。”

    一边说着,一边递上兵部的行文,当然,还少不了一封银子。

    那门子早就见刘少卿一行几十个人不一般,不说当先五人一看神态、穿戴便知道是官宦人家出来的。他久在兵部衙门当差,什么世家子弟、外放的将军没见过,还真没放在眼里。但这五个少年公子的身后跟着的那些个兵士,身上明显带着血腥气,一看就是从战场上下来的。

    在兵部干久了了的,也是见惯了战场上的厮杀汉,但眼前这些个士兵的打扮,却是第一次看到。心中正在猜测,到底是那里来的几个公子,身边竟然有这等铁卫。此时听了吴法宪一番话,才知道原来是刘永福的儿子。

    中法战事到底是个什么战局,内政外交围绕着这场战争都做了哪些妥协、让步,这些个国际上的、朝堂上的大事,一个小小的门子自然是不可能知道。但市井上纷纷传言,黑旗军的刘永福怎么怎么厉害,怎么怎么打的法国人抱头鼠窜等等,却时常不短的传进耳中。

    小门子毕竟是在大衙门当差的,知道洋人是多么厉害,什么抱头鼠窜云云,自然是不信的。但从进出兵部的部堂大人们这段时间和洋人交谈的语气上看,的确是有了些许的底气。由此看来,朝廷和洋人这一架,多半儿是打赢了。

    作为一个门子,虽然热血什么的早已被市侩磨灭的点滴不剩,但多少还是对英雄人物高看一眼的。更何况――他暗地里捏了捏那包银子,约莫有十来两。

    原本朝天的鼻孔立刻恢复了自然的状态,脸上也挤出了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刘大人的公子,哎呀,刘大人的威名即使是京城也是多有传颂啊,言道是大涨了朝廷的脸面。老话说的好,‘虎父无犬子’,想必公子爷也是非常人物,难怪能得到皇上他老人家的钦点。”

    嘴上说着,同时让手下开了角门放行。

    刘少卿向他点点头,随即迈步进了兵部衙门的大门。后面黄成勇、连城等四人跟着也一起进去。其余侍卫则仍在衙门外候着。那门子还不忘嘱咐一句“一直向里,第二进院子西面四间屋子就是武选司。几位公子进去就找崔郎中就好。”

    刘少卿听了淡淡一笑,知道这‘崔郎中’想必和这门子也是沾亲带故的。他也没往心里去,这个世道,没有这样的事才奇怪呢,无非是花点儿小钱,里外里这钱也是省不下来的。

    不多时来到武选清吏司门外,打赏了带路的小兵,五人信步向内。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竟敢擅闯兵部衙门,不怕掉脑袋么!”

    一到身影突然闪了出来,挡在了几人面前。

    自己等人明明是有亲兵带进来的,而且既然已经进了兵部大门,自然是门外已经放行,怎么成了‘擅闯’?杨勇是火爆的性子,又在北圻横行惯了,那受得了别人斥责,当下就要发作。

    刘少卿到不想打这没有意义的官司,就算是自己有理,又握着兵部的文书和皇上的诏书,把他暂时踩下去了,又能怎样?他又不会因此丢职罢官。反倒在这直属衙门结下仇怨,对今后有害无利。

    见杨勇脾气上来了,刘少卿连忙抢上一步,拱手道:“这位大人还请恕罪。我等是奉诏前来报名备选武备学堂的,因在门外通报过,来找崔郎中。请问大人可是姓崔?”

    杨勇见刘少卿开口,虽然不便再发作,但犹自在那里愤愤不平,一旁吴法宪赶忙上前将他拉到一旁。那人见杨勇被拉开,这才慢条斯理的开口,“不错,本官正是崔忠实。”

    原来,这段时间以来因为朝廷开武备学堂的事情,全国各地都有人到兵部报备。在京城衙门,接待外地官差可是个肥缺,各种油水不一而足,因此司里从主事到笔帖式,每个都想着分一杯羹,于是立了个‘轮流上阵’的规矩,就是每人轮班值几天班,这几天中,凡是有外省来的武学学子,都有此人接待,孝敬也是归他所有。这样一来,从主事、郎中到笔帖式、看门的把总,人人都有份儿,皆大欢喜。这两日,正是轮到这姓崔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