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条件(2 / 2)

生于1871 此时鱼跃 1707 字 2022-10-26

    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大清兵力不强,国家积弱?

    “爱卿说得好。朕也希望重现中华盛世,所以才要强国、强军。刚才爱卿只说了一条,那么还有一条是什么?”

    刘少卿最担心的就是载湉根本不认可自己的想法,所以引经据典,想要激起皇上的好胜之心,现在看到顾虑消除,哪能不趁热打铁?随即道:“这第二条,就是要消除官兵们的后顾之忧。”

    载湉立刻追问道:“此话怎讲?”

    “回皇上,适才臣也说过,黑旗军之所以舍生忘死,不过是为了‘保家’而已。而有些士兵贪生怕死,其实也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已。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士兵们即将走上战场的时候,心中难免会有牵挂。就像我军中一个深得臣看中的士兵所说,‘我可以上战场,但是在我走之前,能不能让我看一看我娘?’因为这句话,就在大年初一的那天,臣去了他的家中去看望他的母亲。他家中的清贫让臣痛心,当时臣就在想,如果这名士兵在战场上牺牲了,那么他的母亲可能就会在家中冻饿而死。还有的士兵,家里老少四口人就靠他一个人养活。如果他死了,那么这一家人会变成什么样可想而知。试问,有哪一个士兵会在这种情况下甘愿赴死的呢?”

    “所以臣以为,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机制,可以让士兵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让他们无论是伤残还是牺牲,他们自己乃至他们的亲人都能继续有很好的生活。那么臣相信,到时候慷慨赴死的士兵肯定数不胜数。而陛下当您拥有一支由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士兵组成的军队的时候,您还担心有什么敌人是征服不了的么?”

    在刘少卿叙述的时候,载湉一直在点头。他听明白了刘少卿所说的全部。之前他也曾想过自己要的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但是因为毕竟接触这方面较少,所以他一直没想明白。今日和刘少卿的一番交流,彻底打开了载湉的思路,让他有了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

    “你今天说的,朕需要好好想想。你也再捋一捋思路,将这两点细化一下,最好能列出明确的操作办法和流程出来。过几天朕会再找你。”

    说着,也不管刘少卿和其他人,直接吩咐摆驾回宫。他需要趁热打铁,尽快将脑中闪现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

    随着皇帝的离开,喧嚣一时的南苑军营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士兵们依然在日复一日的训练,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训练量加大了,并且开始接触真正的枪支。

    训练量同样加大了的还有隔壁的武备学堂。为了培养学员真正的军人素养,新年开学后武备学堂的体能训练和队列训练的训练量都大大增加。由此一来,一些养尊处优的学员因为吃不了苦,开始打退堂库。再加上春节过后因为没有按时到校而被辞退的学员,武备学堂的人数从二百多人锐减到一百八十余人,减员了三分之一。

    不过武备学堂学员的变动相对波涛汹涌官场来说,那就根本不叫事儿了。二月初三,桂祥、色楞额等五人因为‘君前失仪’、‘举止不当’被摘去顶戴花翎,在宗人府面壁思过。随后,陆续有十几个满洲都统、将军因为‘官评不佳’、‘举止不当’而被调用、降级甚至免职。与此同时,一批年级只有二、三十岁的满洲子弟被安排在了这些空出来的位置上。而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被简拔出来的人多是在武备学堂表现较好的宗室子弟。

    而相对的刘少卿则因为督办武备学堂、整训京营有功,被光绪皇帝特旨‘御前行走’。

    刘少卿地位的稳固自然触动了一些人的心思,这一日,正在武备学堂听课的刘少卿被告知,营外有人找。

    刘少卿在京城根本没有什么朋友,亲属就更加不可能了。突然有人会来武备学堂找他,倒是让刘少卿大为奇怪。会是谁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