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造船(2 / 2)

生于1871 此时鱼跃 2204 字 2022-10-26

    奕譞答道:“这个,如果提前预见,当能用上。”

    光绪笑道:“‘当能用上’?也就是还有可能用不上,是么?”

    这次奕譞没有接话。

    “钱是人家出的,军舰也在人家手里,管带将官也从广州水陆师学堂出,你醇亲王远在万里之外,一份电报,人家就能屁颠儿屁颠儿的将水师军舰交给你?”

    一旁兵部尚书额勒和布道:“张之洞应该还不至于敢抗旨不尊。”

    光绪冷笑一声:“抗旨不尊,哼,是啊,明着抗旨,这种傻事儿他张之洞自然是不会做的,不过,因为天气原因,军舰出不了港可以不可以?出了港在路上开的慢一点儿可以不可以?缺少燃煤、弹药,需要朝廷调配,这个理由怎么样?”

    说到这儿,光绪话锋一转,变得严厉起来:“你们这些人,在京城呆久了,脑子都锈死了,各地督抚各自为政,不尊号令,找各种借口推脱,这样的事儿还少么?军队作战,最重要的是统一指挥,最忌各自为政,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都不知道,怎么做兵部尚书?怎么做海军大臣?春秋时期周天子是怎么被各地诸侯架空的,你们的书都读到狗身上了?海军是国防重器,这么大的事儿,一个地方督抚自己想干就干了?那要朝廷干什么?你们都去广州听差好了!”

    下面诸位大臣一个个噤若寒蝉,再不敢说话。光绪道:“拟旨!问问张之洞,私设军器,他想干嘛!”

    光绪这话就说的非常重了,就差直接说:张之洞要造反!

    “喳!”立刻有太监拟旨去了。

    “等一等”,光绪又道:“他不是有八十万两银子么,好啊,朝廷建设海军正好需要用钱,让他报效一百万两上来!”

    “喳!”

    光绪说完这些,换了换口气,对着下面众臣道:“好了,你们也别一个个的夹着个尾巴,好像受气包似得,朕是给你们提个醒,什么权可以放,什么权不能放!”

    众臣齐声道:“皇上圣明!”

    “好了,圣不圣明的朕自己知道。不说这个了,恭亲王,之前拟的条陈拟完了么?”

    “是,回皇上,已经拟好了,共十四条。”

    之前,恭亲王曾上书,计划派遣各衙门‘长于记载叙事有条理者’出洋游历,时限为两年。游历时应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风俗政治、水师炮台、制造厂局、货轮舟车、水雷炮弹详细记载,以备考察’。

    光绪看了此折子,深以为然,让奕訢进一步细化、深化,将来以为定例。

    “好。”随后光绪又道:“关于算学、经济归入科考一事,礼部议的如何了?”

    之前,御史陈秀莹上折,言‘洋务从算学入,泰西诸学,虽不必有身兼数器之能,而测算既明,自不难按图索骥。’因此建议‘于岁科试报算学之卷面,试其实在通晓者,即使正场文字稍逊,亦宽于录取,作为算学生员’。

    此折自然正合光绪心意,于是立即交给礼部,让仔细推敲,草拟成文。

    礼部尚书、宗室奎润回禀道:“臣和毕大人(礼部汉尚书)等合议,均以为造才取士之法,贵与时为变通。三角、几何、代数诚为西学根本,泰西制造各学,未尝不探源于算学。欲尽取西学之所长,怡必以算学为先导。因此拟请旨于科考中,正场仍试以经、策,另出算学题目作为加试。如有学子果能通晓算法,即将此人送总理衙门请西洋教师复试以格物、经济、各国史实等。择其眀通者予以京职,专冲总理衙门、工部、各海关、各国出使等差使。”

    光绪听了,点头同意:“好,那就拟旨,传各省学政。”

    诸事议毕,群臣告退,光绪将奕譞、李鸿章、额勒和布几人留下,继续商议海军事宜。

    “朕之前所说的关于张之洞的话,可能有些重了,但是这军队一事,各省督抚执掌,已成积弊,如果不加以整改,必然遗祸百年,成天下大乱之根本。朕之前要求整编陆军,也是出于此,所以这件事,你们要深以为戒!”

    光绪这句话算是对之前在朝上发飙做一个注脚,但李鸿章心里暗想,这实际上是皇上在提醒他。因为淮军现在算是全国最大的军阀派系,而且又驻防直隶,自然最遭朝廷猜忌。他再想,还好,自己之前已经将海军交了出去,否则今天这番话,恐怕被指名道姓的就是自己了。但之后是不是要将陆军也逐渐交出呢,李鸿章觉得,既然自己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决定赌这一把,而且已经下了注,那就不妨赌下去!

    额勒和布看了看奕譞,道:“皇上,奴才以为,朝廷既然已经成立海军衙门,不如将海军衙门从兵部分离出去,如总理衙门一样,单独处理政务。”

    奕譞连忙道:“这样恐怕不妥吧……?”

    光绪止住奕譞道:“这个提议很好,朕也有此意。不但是海军,将来陆军也要如此。所谓术业有专攻,兵部将来可以将精力放在人员培养、后勤建设等方面,而海军衙门、陆军衙门则专司训练和作战,各司其职。”

    随即光绪又对奕譞道:“醇亲王,之前礼亲王请辞军机大臣,以符亲王不入中枢之旧制,朕以为,既然如此,不如亲王就专司海军。海军是国之大器,虽不是存亡之本,但却是发展之途,也需要又一名得力之臣担当。”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