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武器(2 / 2)

生于1871 此时鱼跃 2601 字 2022-10-26

    “之前你的办法在缅甸、婆罗洲都有很好的效果,如今英国人出兵西藏,攻我兵站营房,朕打算仍然采用这一办法,你看如何?”

    刘少卿想了想,道:“听皇上所说,西藏问题和婆罗洲、缅甸有所不同。西藏本就是我大清的地方,英国人前来侵略,可以堂堂正正的打回去,倒不必要使用游击战这种阴招啊。”

    光绪苦笑道:“朕何尝不想堂堂正正,只是现在大清国力疲弱,新军建设才刚刚起步,机器、钢铁、武器等工业建设也还没有成型。根本没办法和英国这样的老牌儿帝国相抗衡。朕是担心一旦西藏的冲突扩大,英国人撕破脸面从云南、沿海地区全面发动战争,会严重影响我们现在刚刚起步的经济建设、工商业发展和国防建设,所以不得不谨慎啊!”

    家家有本儿难念的经,当皇上也有当皇上的苦衷,尤其是缝补大清国这样一栋破房子,远不是一腔热血喊几句口号就能富国强兵的。以现在大清的国力,和英国人全面对抗,只能是死路一条。

    刘少卿多少能理解皇上所说的苦衷:“如果这样的话,那倒不如一方面通过外交手段斡旋,另一方面积极支持藏兵抗英。藏兵所缺者不是勇气,而是装备。英国人都是洋枪大炮,而藏兵多是大刀弓箭。咱们现在已经开始装备新式步枪,可以将淘汰下来的老式洋枪拿出一部分补充给藏兵。”

    光绪点点头:“当前也只能这样了。”

    刘少卿继续道:“皇上,咱们还可以暗令缅甸的游击队加强活动,以牵扯英人的精力。英国本是小国,全靠殖民地输送物资和兵力,所以他们也会担心精力牵扯过多,会得不偿失,如果能让英国人感觉到占领西藏就像占领缅甸一样,需要付出大量的财力物力,也许英国人会犹豫也说不定。”

    这就好像之后的美国在越南、苏联在阿富汗,虽然占领了大量的地方,但是当地的抵抗始终没有间断,造成两个超级大国被拖入泥潭,最后不得不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狼狈撤军。

    “你说的不错,就算英国人要将这块肉吞下去,咱们也不能让他吃舒服了。”

    刘少卿道:“另外,臣还有一件事想要禀报。”

    光绪道:“你说吧。”

    “是这样,臣在士兵的训练过程中发现,现在的火炮均使用架退式,每一次射击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使火炮复位、重新校准。臣经过反复观察思考,想到一个方案,可以改善和避免这一现象。改进后的火炮射速至少可以提高三倍。”

    光绪知道刘少卿在这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所以在听到他这么说时,并没有表现出吃惊的样子,对于光绪来说,他现在更关心的是西藏问题,而不是如何改进步兵支援火炮。

    “这件事你自己看着安排吧,朕已经交代神机营机器局在武器的研制上全力配合你,你可以拿着朕赐你的金牌,放手去做。”

    “是。另外臣之前曾听说洋人有一种重机枪,臣也想仿制,用以装备新军。”

    “可以,你去办吧。”武器这方面光绪算是外行,干脆交给刘少卿放手去做。

    十七日,朝廷驻藏大臣文硕上书驳斥英国人之‘隆土山’在哲孟雄境内之说。先是,英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日纳岭为藏、孟边界,向有藏兵驻守,英人绝不犯此界,但自日纳至隆土山相距数十里,英人修有大路,不容藏兵驻此。文硕称:英使所称日纳岭,就是藏南帕克里外热纳地区,只因语言发音不同,当地人称之为热纳,英人译为日纳,藏兵在热纳以北隆土山隘口设卡自守,与英国人何干?

    但正向刘少卿所言,藏兵虽然勇猛,却难敌英国人之大炮洋枪,就算文硕再坚决,隆土山兵卡还是被英国人所攻占。藏兵英勇抗击后不敌,转移到亚东山谷。

    四月间,藏兵再次突袭英军营地,但仍然失败,反而丢失了亚东山谷要隘,但随着清廷补充的洋枪送到,藏兵最终守住了朗热要隘。朗热要塞的成功防守增强了藏兵的信心,之后,藏兵开始考虑如何夺回亚东山谷和隆土山两地。

    在藏兵积极和英国人在西藏周旋的时候,缅北游击队也对缅北地区的英国据点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势。经过将近一年的游击战争,包括缅甸土兵在内的游击队员们更加适应这一战法,同时每次歼灭英军补给队都能获得一些新的军需物资,这也在逐渐加强游击队的武装。新一轮的攻势迫使英军不得不大面积的放弃缅北地区,转而退守缅甸中、南部。事实上,到1888年秋天,英国人在缅甸的实际控制区已经恢复到和第三次英缅战争前相似的水平了。为此,英国本土严厉斥责了驻缅总督和部队指挥官,并再次向缅甸派出了两万人的军队。而这两万人的军队中,本来应该有一部分是要派往西藏的。

    八月,李鸿藻上奏,黄河郑州段决口工程合龙失败,黄河伏秋汛至,请旨待汛期过后再行动工。光绪帝接到信后大怒,下旨道:自上年八月郑工漫口,先后发给工需银九百万两,明旨电谕,三令五申,筹措不遗余力。然而尔等消极怠工。如今又说秋汛已临,不克合龙。朝廷养士数十载,竟一事无成!传令河道总督李鹤年、成孚抄没家产,充军新疆;尚书李鸿藻、巡抚倪文蔚革职查办!

    由不得光绪不怒。现在朝廷财政捉襟见肘,光绪都将结婚的钱拿出来了,好不容易凑了九百万两白银投到黄河河工上,结果你说这笔银子都打了水漂了。九百万两啊,就算用银子去堵缺口,也能堵一段儿了吧。

    这一次光绪是动了震怒,不但查处了李鸿藻等人,连同河道衙门、地方上官府上下一共牵连了二十七人,其中二十二人被砍了头,另有五人革职抄家,发配充军。之后,朝廷紧急调派吴大徴任河道总督,督办郑州河工。

    吴大徴临危受命,果然不负所托,利用新式的水泥技术修筑河堤,终于在年末完成大堤合龙。光绪大喜,褒奖吴大徴,实授河道总督,赏头品顶戴。

    九月,藏兵反攻亚东、咱利等地,英军收缩防御,退至隆土山隘卡。英印总督开始谋求在藏边增加兵力,同时,西藏地方在得到了朝廷的支援后,也在向纳热地区增加兵力。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