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袁世凯(2 / 2)

生于1871 此时鱼跃 2594 字 2022-10-26

    “你认为东学党可能会给朝廷带来麻烦?”

    皇上的问话虽然平淡,但是袁世凯还是敏锐的从中听出了赞同的味道。所以他知道,自己的回话很成功。

    “是的。微臣以为如果任其发展,恐怕会向长毛之乱一样,虽然朝鲜只是藩属小国,但是若真的闹将开来,也不好收拾。”

    匍匐在地上的袁世凯自然不会看到皇上的表情是漠然还是赞同,但是既然之前的答话吸引了皇上的注意,那么现在所说的,也一定能被认同。虽然,袁世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的将东学党的问题夸大了。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一夸大,让他误打误撞的正中光绪下怀。

    “起来回话吧。”

    这就是明摆着的赞赏了。

    袁世凯赶紧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道了声:“谢主隆恩!”这才站了起来,但仍然半弯着腰,并低着头不敢抬起。

    看着拘谨的像个鹌鹑似得袁世凯,载恬略微感到有些好笑,当然,早已磨练出来的他绝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带出来。

    “你打算怎么做?”

    袁世凯快速的理了一下思路,随即道:“微臣以为一方面要盯紧那些东学党的带头人,必要的时候该抓的抓,该杀的杀;另一方面,也要敲打敲打那些朝鲜官员,适当的改进一些民生。”

    袁世凯的枭雄本色在这句话中表露无疑,果然是杀伐果断。

    不过载恬另有想法。

    “不!你要做的,就是守住汉城。看住那里的日本人。并保证任何朝鲜的异动都能第一时间通报朝廷。至于东学党,盯是要盯的,但是既不要抓,也不要杀。”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载恬还是懂得的。而且东学党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西方文化,其实还有利于大清,所以载恬并没有打算打压。至于朝鲜的那些腐败官员,人民群众他们的怨恨越深,将来中国在朝鲜植入通知就越简单。就像是越南,如果当初越南政府不是将北圻的治安和保卫的任务全都交派到刘永福的身上,朝廷也不可能那么轻松就将北圻变成中国的一个省。

    袁世凯自然不可能猜到皇上的心思,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按照皇上的要求去做。

    载恬继续问道:“留在朝鲜的六营庆军,还能用么?”

    皇上编练新军,整编淮军老营的事情,袁世凯当然听说了。此时听到皇上这么一问,很明显是对庆军的不信任。

    “回皇上。朝鲜军备涣散,不堪使用。庆军虽然在训练、装备上远较国内新军为差,但在朝鲜,还是能起到一定的做用的。”

    “能防得住日本人么?”

    袁世凯想了想,道:“能。若是能再更新些武器,则可测万全。”

    载恬不记得在甲午期间汉城的庆军表现如何了,但是应该是不怎么样,可听袁世凯说的这么斩钉截铁,原本想要裁撤庆军的心思不免有些动摇。

    “朝廷编练新军的事情你知道吧?”

    “是。”

    “你向总理衙门交完了差事之后,去一趟天津,从近卫军第二师抽调一个团,以换防的名义带到汉城。之后汉城的防务就交给他们。至于庆军六营……”

    载恬停了一下,随即道:“能用的话,就找借口留下来,不过要让近卫军安排教官对他们进行整训。”

    袁世凯立刻道:“臣遵旨。”

    甲申年因为朝廷要集中力量应对法国人,所以在朝鲜问题上不得不对日本做出一些让步,其中就包括驻军问题。以至于现在只能用换防的借口来安排新军进驻朝鲜。虽然当时载恬知道这样会给将来带来不小的麻烦,但是当时如果不这样做,麻烦会更大。

    至于袁世凯会用什么借口将庆军留在汉城,那是他的事儿了,载恬可不会在这样的小事而上费脑子。

    近卫军部署在直隶的现在一共是五个师,其中第四、第五师刚组建不久,新兵居多,而第二师和第三师里面原来的淮军可是占了多数。载恬从第二师调兵给袁世凯,也是为了到朝鲜后和庆军交接防务更好说话。

    “哦,记得要走陆路。先乘火车到山海关,然后经沈阳、丹东入朝。”

    临了,载恬不忘嘱咐一句。

    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近卫军提前熟悉地形,好为将来的战争做准备。载恬算了算时间,自己大概还有十七个月的时间,应该够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