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再见了,伊藤博文(2 / 2)

生于1871 此时鱼跃 2116 字 2022-10-26

    “多谢大王好意。不过,本官今日来倒不是为了这个。”

    “哦,那上使是……?”

    袁世凯道:“本官奉朝廷旨意,希望大王能征募五万朝鲜青壮,武装支援我军作战。”

    “哦……”,李昰应道:“前线作战的确需要大量的民夫来协助转运物资,修路搭桥,这个问题倒不大,不过可能要花一点儿时间。”

    袁世凯摆摆手:“王上会错了本官的意思。本馆是说,在朝鲜征募五万青壮,武装起来,接受我军指挥,一同作战。我近卫军大将刘少卿认为,朝鲜原有的军事力量实在薄弱,不堪使用,而作为大清帝国在东北的藩属,理应承担协助帝国镇守东北的责任。因此奏明圣上,借此战事,为朝鲜组建一支新军。该军暂定五个步兵师六万人。由大王授权,本官负责组建。之后交由我朝近卫军负责训练,并在此次战事中随军一同对日作战。”

    李昰应闻言大喜。大清近卫军的军容和战斗力他都亲眼目睹,虽然他不知道近代日军有多厉害,但他很清楚的知道,大清的近卫军是他见过的最牛叉的军队。这样的一支军队,自然谁都想要拥有,可他也知道,朝鲜只是大清帝国的附庸,是否能够建立一支军队,建立一支什么样军队,其实并不是他自己就能说了算的,更何况现在的这种情况,自己能保住小命就算不错了,其他的根本不敢想。

    现在大清自己提出来帮助朝鲜训练、装备一支军队,而且是由近卫军负责训练的,李昰应怎能不大喜过望,至于随清军一同作战的事情,这个本就是附属国的义务啊,自然没什么好说的。

    “好好好……”李昰应将头点的和小鸡啄米一样,“来人,马上拟旨意,传令各地立即征召适龄青年赴平壤,组建新军,不得有误!”反应速度之快,生怕袁世凯会反悔似得。

    袁世凯看在眼里,只是心中冷笑,面上却不表露,同时道:“另外,前期因日军围困平壤所组建的平壤民兵一万人,本官需要即刻派往汉城前线,协助我大军作战。这里,本官提前知会大王一声。”

    李昰应犹豫道:“这个,现在天朝大军已经南下,如果这本城民兵在一同前去,平壤之安危,岂不……。”

    袁世凯道:“不妨,现在日军已经无力再攻平壤。而且,大王刚才不是已经传令,各地即刻征召士兵来平壤了么?”

    “这个……”李昰应还要再说,袁世凯打断他道:“前方战事紧张,本官还有很多军务要做,关于征兵一事,还望大王加快进行,以免耽误了战局!”

    说罢,便起身告辞。

    关于帮助朝鲜编练新军一事,刘少卿也好,载湉也好,可没有那么好心。眼前的问题是,马上就要攻取像开城、汉城这样的大城市,攻坚战可不会像防御战或者野战那样有这么好的战损比了,伤亡肯定会增加。而且后面还要登陆日本,登陆战伤亡只会更大,所谓编练朝鲜新军,不过是为了后面的战斗补充一些炮灰罢了。

    九月份的最后一天,当陆、海两份报捷的战报陆续传回京师,载湉多日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至少这两天,他可以睡个好觉了。于是扔下一句:“让海军在福建、上海就抓紧休整,准备登陆日本。”便转身回了后宫‘放松‘身心去了。

    登陆日本本土的战略计划是不久之前制定的,因为清廷已经通过外交渠道得知俄国舰队开始从波罗的海南下。很明显,这支舰队的目的地就是东亚。大清必须在俄国舰队到来之前,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足够的筹码,否则一旦俄国开始直接干预战争,有可能大清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由于异地作战,日本大本营获知陆、海两军全线失利的消息要比大清晚的多。

    “我们彻底失败了!”

    内阁会议上,伊藤博文匍匐在地板上,向与会的各位说着。语气沉重,但是很清晰!

    “不!”新任陆军大臣西乡从道大声地说道:“第十、第十一师团已经登陆朝鲜,很快就能解了汉城之围,我们在朝鲜仍然拥有五万精锐的士兵,战争并未结束!”

    伊藤博文用缓慢的语调说道:“不错,我们在朝鲜还有五万士兵。而且,我们正在本土组建两个新的师团。如果有必要,在今年还可以再组建五个师团。可是,这些有意义么?清国在朝鲜现在有超过八万士兵,如果需要,他们可以随时将国内整装待发的五个师投入到朝鲜。而因为海军几乎全军覆灭,我们在今后将无法继续投送兵力到朝鲜了。也许,我们应该将第十、第十一师团撤会本土,然后宣布战争失败。这样,我们还能够保存一部分实力,也许在若干年后……”

    伊藤博文的话还没说完,立刻就被粗暴的打断了。

    “不可能,帝国绝不能认输!”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