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一战而下(2 / 2)

生于1871 此时鱼跃 2735 字 2022-10-26

    不过对方好向被完全吓傻了。或者他们还没有想到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付自己的火力突击车。所以直到距离俄军阵地200多米的时候,自己居然还是无所事事。

    肖明想着,要是一直这样的话,那么后面的大部队很快就能跟上来,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轻易的占领敌人的阵地了。

    俄军阵地的反击稀稀落落,异常脆弱,有组织的抵抗根本没有。一开始还有几门战防炮干掉了几辆突击车,但是在瞬间被荡平之后,这样的反击也消失了。

    突击车上的机枪配合着步兵如同麦田中的收割机一般扫荡着俄军的防线,近卫军迅速的突进到了俄军的堑壕前。少数红着眼睛的俄军士兵端着步枪准备拼刺刀,但转瞬间就被射杀。更多的俄军士兵是在崩溃后被射杀在逃跑的陆上。

    在装甲突击车用机枪清理了地标阵地后,第三师主力随即掩杀了上来。

    步兵以班为单位深入堑壕之中扫荡着残敌。突破外围阵地后,战场部队并没有停歇,开始向阵地稍微靠后的遮蔽所前进,这些遮蔽所一般作为出发阵地和居住的场所。其中还有少量没有冲出的俄军官兵以及指挥人员。

    伴随着一阵阵沉闷的爆炸声,一个个掩体的开口处喷出一股股腥辣的烟雾。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血腥的味道。间或还会有几个地堡被剧烈的爆炸炸的四分五裂,这些地方应该是弹药库或者残存的重火力点。伴随着后续步兵的跟进,整个阵地最终易手。

    从装甲部队发起进攻到最后一个抵抗的俄军被击毙,整个过程不过70多分钟的时间!

    在轻易的突破了外围阵地后,装甲部队分成三支,一支继续前进侦察,而另外两支则向两翼进剿,扩大突破口,以便后续步兵可以跟上,同时可以等待随后的补给。

    “报告!”

    作战参谋跑到刘阳身旁,“敌人在第二道防线前有雷区,并且配有一些小口径火炮,还有大量机枪和环形工事群,守军也多了不少。在我们的正面应该有三个团。装甲部队请求支援。”

    俄军会在主要进攻通道上布置地雷这一点,近卫军早就料到了。现在的防御战术,基本上就是铁丝网加堑壕,再加上地雷。如果没有装甲突击车的话,仅仅前两项就可以让进攻方把血流尽。不过,现在三板斧已经有两下不好使了,最后这一项,近卫军自然也早就准备了对付的法子。

    “命令各团、营,集中小口径步兵炮和迫击炮,采用弹幕战术扫雷。咱们给老毛子上一课,让他们认识认识怎么使用炮兵!”

    弹幕徐进战术是近卫军在成立初期就已经开始演练的火炮伴随步兵进攻战术。即在我方进攻部队正前方的一个地区或同时在两个地区上构成炮火覆盖,并随着进攻部队的前进逐次向敌防御纵深延伸的绵密弹幕。

    这一战术是在突破敌预有准备的防御时采用的,主要是在敌防御构成堑壕体系的情况下使用徐进弹幕射击。不过,这种战术需要消耗极多的弹药,一般近卫军只在对付有价值目标时才会用到。

    很明显,舍利霍夫很有价值。

    乌丁诺夫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寄予厚望的地雷阵地也被突破了。现在他手里能用的,只剩下士兵的血肉之躯了!

    一小队俄国士兵突然从一段战壕中冲出,快速接近一辆离他们只有30多米的战车。然而,后方的战车马上用37毫米炮打出一个点射。炮弹在进攻者的队列中散开,将冲在前面的七八名俄军炸的血肉横飞。随后,战车后面伴随的步兵马上补了上来。

    利用这点儿时间,第一辆战车随着转向,炮塔上的机枪发出一阵哒哒声,射速奇快的枪弹形成一个漏斗形弹幕将最后几个试图从侧翼接近的敌人打倒。

    随后,大量的俄国步兵一波波的冲出战壕,试图使用手榴弹或者炸药包来摧毁这些隆隆作响的钢铁怪物。这时候侧翼的一型“骠骑”就发挥了作用,它上面搭载的机枪配合二型、三型阵列里的伴随步兵,用速射武器在俄军面前筑起了一道钢铁的围墙。

    刚刚发起冲锋的俄军被弹雨所击退,一个个弹坑和被肢解的尸体将整个战场变成了修罗场。2000多人的集团冲锋在不到10分钟内就被瓦解。剩下的俄国士兵将身体死死的伏在战壕里任由指挥官踢打绝不动弹一下,甚至还有直接逃跑的,整个场面一下变得混乱了。

    “伊尔库茨克派出援兵了!”

    在两翼完成对敌包抄后,新的一份战场情报被送到了杨勇的手中。有了飞艇,敌军在战场上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侦察兵的眼镜。

    “真搞不懂少爷,为什么不多弄些飞艇呢?”杨勇一边嘟囔着,一边向沙盘走去。

    从沙盘上看下去,代表向赤塔、上乌丁斯克和伊尔库茨克守军进攻的三个红色箭头一字排开。其中上乌丁斯克由于地理环境平坦,易攻难守,所以俄国人只在这里放了不到十万人的守军。杨勇推算,这应该对董福祥的第十二集团军构成不了什么威胁。

    关键的硬骨头,就是伊尔库茨克和赤塔这一左一右两只拳头了。

    尤其是伊尔库茨克。

    总参在赤塔东面布置了第六和第七两个集团军,近十万人。

    施行新的兵役制度后,近卫军将全国的武装力量分成了‘野战军’和‘驻防师’两种不同的编制。

    集团军走的是‘野战军’的编制路线,即军-旅编组方式。一个集团军通常下辖5个基本编制旅,然后会根据作战需要增减骑兵旅和炮兵旅。例如第六集团军的编制就是三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一个炮兵旅和一个后勤保障旅;而第七集团军则有两个骑兵旅,但没有炮兵旅。

    旅下面的层级均为3+1形式编组,例如一个旅包括三个步兵团和一个旅直属部队,约8500人左右。

    而驻防师则采用两旅制编制。它的作用一是和平时期维护地方治安、警备,同时在战时负责为野战军供应受过训练的兵源。

    这种编制上的区别一是为了在作战时保持灵活机动、指挥便利,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军费开支――驻防师因为驻地都在内地,生活条件较好,又没有作战任务,所以军费消耗就仅有野战军的六成。

    驻防师的士兵只有在接到作战任务开赴前线时,才会调整每名官兵的薪饷。这时候他们就变成了‘补充师’――专门用来补充野战军的战损。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野战军也有比较特殊的存在,为了防御或者进攻一个主要战略方向,会对个别部队进行加强,比如杨勇这个军,除了保障部队之外,还有八个旅的编制在。

    杨勇估计,第十二集团军主力部队应该能在预定时间内拿下了防御力量相对薄弱的上乌丁斯克。按照计划,第七集团军的两个骑兵旅估计此刻已经挺进到了尼布楚,或许段祺瑞和张锡銮已经在外贝加尔斯克将赤塔的俄军包了饺子。如果自己不能在段祺瑞拿下赤塔之前占领伊尔库茨克,这人可就丢大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