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见微知著(2 / 2)

生于1871 此时鱼跃 2554 字 2022-10-26

    所以从制定作战计划一开始,收复尼布楚就成了每位指战员最大梦想,现在这个好机会终于摆在了二团面前!

    作为尖刀连,孙传芳知道自己将是第一个到达尼布楚的,所以心头充满荣誉感。这甚至比当初考上保定陆军士官学校更让他激动万分。

    看着大家都跟了上来,孙传芳一抖马缰。刚要拨动战马回到队伍最前面时,只听到砰砰几声枪响——开道的尖兵发生了交火!

    枪声很近,几乎是在他举起望远镜的那一刻,远方两千米之外就已经出现了数以百计披风飘扬的骑兵队伍。

    哥萨克!

    望远镜中,他的瞳孔猛的缩成了一点寒星。虽然预料到了会遭遇敌人——毕竟正面有超过二十万的敌军,但是任何人也不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遇到号称俄国最精锐的哥萨克骑兵!

    “操!”孙传芳暗骂了一声,随后大喝:“接敌!”

    几乎是不容思考,所有士兵立刻进入了作战状态。刚才还松散的队形立刻开始猬集,等待着远处呼啸而来的哥萨克骑兵。

    纪律和训练,永远是看一支部队成不成熟的最大表现,虽然骑一师没有哥萨克名气响,但不代表他们就是弱者,反而在加入了大量的蒙古骑兵,受到传统蒙古游骑作战的思想渗透后,部队的战术和灵活性都强悍了不少。

    但是孙传芳却不想和哥萨克们在马背上见高低。

    在军校的时候,教官正是一名从第一次中俄战争中负伤退役的军官。他用自己丢掉的臂膀告诉自己,用自己的短处,去和敌人的长处去拼,证明不了你是真正的英雄。那只能证明你的智商不如一只猪。

    近卫军的优势是火力。一个普通基层连队的火力配置包括三挺轻机枪和两门60毫米迫击炮。因为自己这个连是尖刀连,所以火力得到了加强,除了机枪和迫击炮,另外还有六具小口径掷弹筒。

    掷弹筒的口径只有50,而且极为简单。之所以这样主要是为了减少重量,这样就可以伴随骑兵部队快速移动。但这种超轻迫击炮只装备少量的骑兵部队,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武器的使用非常强调士兵的个人技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的操作的;另一方面,步兵连队都装备了更加实用的迫击炮,没人愿意费力学习这种威力不大的武器的操作。

    除此之外,在每一个骑兵小队,还装备了一定数量的五连发散弹枪和10发装弹的连发步枪。

    随着孙传芳的一声暴喝,一百多位骑兵迅速调整战马。他们利用战马形成防护掩体,准备作战。

    哥萨克不愧是享誉欧洲的精锐部队,知道这种近距离遭遇战最需要的就是速度和冲刺力,所以他们纷纷放弃了步枪,拔出了曾经令无数敌人战栗的骑兵刀。但这次他们显然失算了。

    “砰砰……”

    一刹那间,上百发子弹穿透了两支军队间的距离,当先的十几位哥萨克骑兵连反应都没有做出,便从战马上跌落下来。

    “散开!”

    哥萨克骑兵立刻变换队形。中国人的这种打法,在五年前他们就已经领教了。自然知道如何应对。

    趁着敌人还没有完全分开,迫击炮迅速的打了几个连射。轰隆隆的爆炸声中,飞旋的弹片和钢珠将一位位哥萨克骑兵撕碎。等到双方的距离缩短到200米的时候,这波人数甚至超过自己兵力的大股骑兵已经倒下了小半。

    但是这最后的两百米,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三挺机枪呈三角形防御前、左、右三个方向。在这么近的距离,98式单发步枪已经起不了多大作用了,却正是04式连发步枪和掷弹筒最容易发挥的距离。

    哥萨克们发现,对手的子弹太过密集了。对于进攻的一方来说,距离敌人越近,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密度越大。而这样的密度,正适合速射武器发挥威力。

    孙传芳在一分钟之内就打完了手中步枪弹匣中的十发子弹,他一边拔出手枪,一边高喊:“五爷!”

    其实不用他喊,配备五连发散弹枪的士兵早已做好了准备。50米的距离上,根本不用瞄准,只要把子弹射出去就行,一定能碰到敌人——或者敌人的坐骑。

    然后是手榴弹,再然后是手枪。

    一层又一层。

    短短两千米的距离,这一队哥萨克经历了迫击炮、轻机枪、步枪、掷弹筒、半自动、散弹枪、手榴弹和手枪的轮番洗礼。哪里还有继续作战的能力?

    当这次小规模在二十分钟后结束时,两百多位昔日让人闻风丧胆的哥萨克骑兵便全军覆没。

    事实证明,武器装备和正确的战术运用,也是决定战争走向的重要因素。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