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傅满洲与陈查理(2 / 2)

    虽然唐宁现在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好几年,但是在骨子里他依旧坚定的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所以对于这种诋毁、污蔑中国人的电影他自然不会去看,于是他摇摇头说道:“亲爱的,其实傅满洲的形象是恶意设定的,中国人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不信你可以问问娜塔莎,她在中国的上海呆了好几年,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在一边的娜塔莎点点头答道:“妮可姐姐,老板说的没错,大多数中国人并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只有极少数的中国人才留着辫子。”

    面对两人的反驳,妮可耸了耸肩道:“那好吧那我们换一部片子,我们去看陈查理怎么样?”

    神探陈查理可以说是美国电影中关于中国人的另一个经典形象,作为檀香山警察局的警长,出现在多部电影、电视和卡通片中,是“美国观众最熟悉的5个中国人”之一。

    陈查理是美国作家厄尔德尔比格斯(ers)笔下的一名华人探长。据比格斯说,陈查理这一角色的灵感来自于他在檀香山度假时看到的一则新闻,新闻写的是一名华裔探警张阿平出色侦破当地案件的故事。张阿平常戴一顶牛仔帽,拿一条鞭子,相传能像飞人一样从这个屋顶跃到另一个屋顶。

    陈查理电影上世纪30年代被引入中国。许广平曾说,当年只要上海有陈查理电影放映,无论影院多远,鲁迅都会去看。

    之所以美国人能够接受陈查理,是因为他代表的是在美国出生、已建立身份认同的新一代华人,他符合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想象――爱把‘孔夫子说’挂嘴边,说着‘洋泾浜英语’,语法错乱,可深刻入理,耐人寻味。总是神秘兮兮,对白人有种刻板的、保持距离的恭敬,而且非常有智慧。”这反映了山姆大叔对中国人“又爱又恨”的一种复杂情结,一方面觉得中国文化富有神秘的魅力,一方面又对东方世界感到排斥。

    事实上直到现在美国人对于中国人的看法都没有彻底的改变。尽管美媒认为新一代的中国人富有‘教养’,但中国人仍然是‘聪明的甚至狡黠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