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水军(1 / 2)

杨慎火了。

    作为正德朝第一位也有可能是最后一位连中三元的彪悍人物,杨慎的光芒完全覆盖了同样被点了状元的王守仁。

    纵观大明两百年历史,进士如同过江之鲫,两榜状元同样如同白菜烂大街,但连中三元者一只手都用不了就能数得过来。

    从乡试中的解元,到会试中的会元,再到殿试中的状元,这一路下来如同千里走单骑,不过关斩将都不成,所到之处必然墨流成河。

    尤其是会元和状元,想要得到跟后世中中考和高考可大不相同,每一次考试都是在和顶尖的人才相抗衡,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各省的省状元之间的大比拼。

    然而杨慎终究是胜了,还胜的很漂亮。连中三元,博览第一,这两个名头让他开始有了足够的声音为朱厚照声,为朱厚照降服那些桀骜不驯的读书人。

    这一次,杨慎再一次拿出了朱厚照传授给他的资本论思想,在报纸上表了他的独特言论。

    资本论虽然是卡尔马克思用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著作,但是书中的内容却是完完全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

    可以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才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描绘资本主义社会巅峰的伟大巨作。

    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朱厚照一点一滴的从中汲取能为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所用的知识,然后让杨慎融会贯通,和他自身的儒家学识相结合,最后经过报纸送到了许多读书人或者能识文断字的商人的案头。

    当然,仅仅做到这样还是不够用的,杨慎学识渊博,文采极佳,但是大白话的文章他就写的不太好。

    所以锦衣卫的人就又派上了用场。这群本身就身份各异的人在朱厚照的指令下运用他们自己的身份对不同的团体进行洗脑式教学。

    至于教材,当然是朱厚照亲自动手编纂。杨慎的读书笔记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运用,让朱厚照能从容的编纂出一本能勉强让最为固执的腐儒也能接受一点的薄的资本论。

    在报纸的传播度下,杨慎每出一篇文章,立刻就会被全国各处的官办报纸大肆刊,销往各处。

    刚开始的时候,哪怕是杨慎以,连中三元的才名抛出这个古怪论调之后也还是引起了强大的反弹。

    士林里骂声一片。不过朱厚照没有立刻对这些反对的声音进行残酷的弹压,而是任意他们抨击,甚至还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声平台,让墨家以及其他皇家专办的报纸免费提供版面供他们使用。

    如此一搞,杨慎倒是不明白了,他直接找到朱厚照去要个说法。

    “皇上,你让臣宣传你的思想,可也不能任由他们随意抨击啊!臣一个人就是能耐再大也不可能用口水淹死这么多人。

    再说了,臣看了些他们的文章,有的人根本就是狗屁不通,完全为了骂人而文,臣接受不了!”

    朱厚照笑了笑,招呼杨慎坐下,亲自给他倒了杯茶递了过去。

    看到杨慎气息平定之后,才开口道:“朕知道你最近过得苦,朕心疼归心疼,但是也不可能让你撤下来。

    有人骂你,只能说明你对资本论的理解还不透彻,还没有完全的把理论和大明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

    你不用去管那些骂人的话,只需要把自身的不足找出来,苦思冥想之后驳斥回去。

    一个新的理论怎样才能展?逆境,挫折。比如种树,树木想要成才不可能只有阳光和雨露,还会遇到狂风和雷霆,需要修剪枝丫,然后才能成才。

    阳光雨露,朕可以给你,但是雷霆狂风却需要你自己去面对,只有这样你才知道怎么成长。

    有些事情不是朕不能做,而是不会做,论四书五经的经义,你甩朕五条街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