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风波(三)(1 / 2)

七月十六是晴天,瞿家村仅有的一条通向外头的小路上,忽然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瞿家人是没见过世面。若是他们对外界的联系更加热络一些,便会发现其中一个时不时低头哈腰,语气中隐隐有些谄媚的胖老头,正是他们的徐知县。

    当瞿招娣抱了一只比她的身形还大一号的木桶去洗衣服的时候,正好跟那两人打了一个照面。

    她对官服之类没有任何研究,只凭一种直觉,便猜想这两位一定是有身份的人。他们身上穿的衣裳料子是极好的,看上去又轻又凉快,正是这个时节应当穿的衣服。瞿招娣用一种惊讶而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们走过。她觉得这种料子,她若是能摸上一摸,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

    瞿招娣和她这个年纪的其他小姑娘一样喜欢漂亮的衣服和首饰。尽管瞿招娣是一个早熟的孩子,她目前还未失却对好衣服的渴望――实际上,她若是能到集市上买几根彩线回来,就已经很满足了。

    瞿招娣从来没有新衣服。姚氏主张要少疼一些孩子(很可能她的说法中少了一个“女”字);而瞿老太太,就说穿百家衣长大的孩子更有福气一些。她做主,问族里要一些女孩子穿的衣服,随意改改,给瞿招娣穿。

    因此,寻常人很难理解瞿招娣对色彩的渴望……旧衣服,自然大多是经过无数次的浆洗而略有些发白的,用来当作抹布倒还合适,若是作为衣服穿,那就真的是乞丐装了。

    瞿招娣胡乱地猜想这两个人过来是做什么,脸上飞起一点红晕。

    也许是某个有权势人家的少爷随意来乡下散心,最好是能被他一眼看中,然后带到府里,自己就可以过上好日子,而母亲脸上也有光,不必被人指着骂生不出儿子了。

    瞿招娣的脑中充满了少女特有的幻想,她很可能是看戏看太多了。

    全然不管大少爷的家门是不是好进的,大少爷的娘子和娘亲是不是好相处的,而自己又有没有本事在那种家里生存下来。

    那比徐知县更有主子样子的人停了下来,看着瞿招娣直皱眉头。

    徐知县对于那位大人的计划,其实是一头雾水的。他不明白为什么朝廷的人这次点名要去那些最最偏远而贫穷的地方。明明平时巡查,都是欢天喜地,走到地方上大吃一顿,然后在折子上写百姓全部能吃饱,能穿暖云云。

    他一开始,当然不相信朝廷的人是真的要去最落后的地方,只是挑了一个比最好的庄子稍差一些的村庄。直到那位大人不动声色地提了某一个因为长期饥饿,肿得下不了地的人,丢在他的面前,兼警告他,自己每个村庄都会去,再看见他耍心眼,问问他头上的乌纱帽还要不要。这徐县令方才慌了神,连夜请人布置好一条统筹线路,亲自带他去瞧。

    这位大人,是凌离身边排行第八的护卫,一般被唤作“初八”,他这次奉凌离的指令,来这个县收集女孩子。

    他觉得,那些穷人家的女孩子更具有可得性,可能要的钱更少一些,兼又有一种偷奸耍滑的心态,懒得跑太多路,就直奔困难村。

    瞿家村是他计划跑的最后一个村庄。他跟其他几个护卫已经商量好了,大家就按照各县的具体情况,随意收几千几百个女孩子。最好是大家完成的情况都差不多,这样也不会被怪罪了。

    他们也不知道凌离要女孩子何用。不过,当他们听说,这主意是周雅楠想出来的时候,顿时就只想着偷懒。

    这也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周雅楠不是他们正经主子呢?

    话说回来,初八肯亲自去走一趟,考察实际情况,而不是从人牙子那里直接买女孩子,已经很地道了。

    他自然以为已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