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天才曹子建(1 / 2)

李白杜甫都已经上榜,而且排名都很高。

  对于这个结果,很多古人都是不认同的。

  大秦位面。

  虽然各个学派的文人都不怎么研究诗词歌赋,大多数时间都在研究怎么辅佐君王治理国家,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在这方面没有才华。

  “李斯,你说这李白和杜甫真的很有才学么?他们的诗文虽然看似对仗工整了一些,但是这对于治国有何帮助?”

  秦始皇嬴政并不看重诗词歌赋这种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些咬文嚼字的文绉绉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治理天下难道就只依靠这些诗词歌赋么?

  这时候李斯说道:“回禀陛下,后世子孙评选这个榜单看的并非一个朝代,而是寻求华夏文明印记,就像那些口口相传的礼乐舞曲,才让咱们的后世子孙紧紧融合,华夏薪火传承不灭!”

  听到这个解释,嬴政恍然大悟。

  虽然在他看来这些诗词歌赋没什么大的用处,但这是文明的传承,文化的沉淀,后世子孙只要知道这些东西,就会融入华夏文明这个大家庭之中。

  “原来如此,看来寡人有必要统一一下百姓的文化思想,否则仅仅是武力统一六国,又怎能让六国百姓心甘情愿的归附大秦?”

  之前嬴政想着只要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等东西,大家就能彼此相融。

  现在来看,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文化传承其实是思想,统一了思想才算是真正的统一!

  ……

  大汉位面。

  刘邦此刻也若有所思。

  “这几年咱们一直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但这么做真的有效么?”

  “陛下何出此言啊?道家博大精深,是这世上最优秀的文化思想,而且还能让大汉长治久安,为何不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

  “可是人心多变,除了道家之外,还有儒家、法家、兵家、墨家、阴阳家等各个派系,仅以一家思想,恐怕难以让天下所有人臣服啊!”

  ……

  汉武帝在位时空。

  刘彻望着天幕沉吟片刻,然后对一旁的董仲舒说道:“你说的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有思想统一了,这天下的人心才能统一!”

  ……

  三国位面。

  曹操望着天幕笑着说道:“丕儿、植儿、冲儿,你们几个觉得这李白和杜甫如何啊?”

  “孩儿愚钝,不知该如何评价。”

  曹丕慌忙的低下头,这个时候还是要低调一些。

  一旁的曹植不服气的说道:“这些诗文在孩儿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

  “诸位哥哥的才华确实不比这李白杜甫差,孩儿觉得父王和哥哥们都应该上榜!”曹冲也笑着说道。

  ……

  此刻天幕也已经出现了新的内容。

  第三位: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50]魏文帝曹丕之弟。中国三国时期文学家,诗人,音乐家。  [46]  [48]

  曹植少年早慧,年十岁余,便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亦能文,援笔立成,深受曹操宠爱,几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饮酒无度失宠。曹操死后,曹植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的十几年里,多次被迫迁徙封地,初封平原侯,后徙临淄侯。曹丕、曹叡相继称帝后,屡遭迫害,创作了广为人知的《七步诗》表达当时的煎熬与愤懑。后被贬为安乡侯,又徙封陈王,最终因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郁郁死于壮年。  [46]  [47]

  曹植在建安诗坛上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他在汉乐府古诗的基础上,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8]其现存诗七八十首,是建安诗人中最多的。前期的诗歌以《白马篇》为代表,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后期因为生活的突变而导致诗风的转变,从以前轻松乐观、浪漫向上的情调改变为是忧虑、悲愤、抑郁和痛苦,代表有《赠白马王彪》等。除诗歌创作外,曹植的散文和辞赋写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着有《与杨德祖书》《与吴季重书》《求自试表》等历代传通的名篇。

  曹植生于初平三年(192年),是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个儿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