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除名(1 / 2)

    林礞一行回京之后,先到荣国府安顿好贾母, 诸事妥当, 才回了林家。又将平安州带回来的书信及贾赦一家打点的诸多土仪特产等交给贾敏。贾敏展信看了, 信上写的自是平安州诸事, 贾母如何将贾环交托给贾赦,贾母如何执意回京,贾琏、凤姐诸事及凤姐有孕, 都没瞒着林家。

    贾敏看完,又将信交给林如海和黛玉, 父女二人各人一目十行的看了。黛玉见贾母竟带了万两黄金交给大舅舅, 倒是出乎她意料之外。只如今贾母用这一万两结个善缘, 只怕将来对贾氏一门也有好处。

    林家人都极敏锐,听闻贾环留在平安州,便猜透了贾母的用意。林如海点头叹道:“虽是亡羊补牢,到底好过一条道走到黑, 说不得将来也是一桩好事。”说着又拍了拍贾敏的手说:“敏儿你莫要太过悬心,岳家的事算来, 犯下重罪的不过贾王氏一人, 未必就带累了岳家所有人。”贾敏听了,自是点头应是。

    林礞在家略休息两日,复又到谢源府上, 刘先生客居的寓所和太子一处上学,其他也无甚繁忙的。

    展眼便到年底,因为守了国孝, 这二年都不过四处打点些节礼,却不用盛装参加宫宴,倒让林如海夫妻两个都觉得便宜。说起打点节礼,其他交好人家倒还罢了,唯荣国府与别处不同:林家又是打点了贾母处的节礼,又是打点了平安州的,住在平安州的贾环也是有一份,独没有贾政一房的。

    次年开春之后,便是泰和帝的二周年祭。之后只再过三月,太子一行便出了国孝,黛玉等几个议定的太子妃、王妃也要过大礼。因而只肖过了元日,户部、礼部、钦天监、各织造府、各皇商等都繁忙得很。

    因本朝各品级正妃过大礼,一应服制用度礼部都有定例,贾敏不用为黛玉准备嫁妆,倒比一般官宦人家嫁女清闲。这年开春,皇宫里头头一件大事便是太子及几位郡王都要迎娶正妃。

    因林如海任着户部尚书,也是每日繁忙。这日林如海下班回来,贾敏依旧在内院门口迎了林如海进屋,黛玉和林礞两个又来请安。黛玉、林礞姐弟两个请安之后,林如海皱眉对贾敏道:“今儿遇到一桩怪事,好端端的,这琚郡王来求我一件事,问我可有办法将史氏女的名字从琚郡王府名录中除去。已经选定了二年多的正妃,也是可以随意除名的?且史氏女是先帝指的,如今琚郡王将将出了孝期,史氏女还没进门就要除名,只怕传出去名声不大好听。”

    贾敏听了这话也是一愣,常言道君无戏言,先帝指婚,琚郡王又是皇家子弟,断不可在婚姻大事上如此儿戏。因而贾敏也是满面疑惑的说:“这又是为什么?怎么前儿一点信儿也没有?”

    林礞在一旁听了,却噗嗤一声笑出来,又哼一声说:“也是琚郡王仁义,这样的女子还想着在过大礼之前悄无声息逐出郡王府族谱。若是保龄侯府是聪明的,立刻称了琚郡王的心是正紧,将来这事闹将出来,只怕累得史家两家侯府的姑娘都再不能当选不说,便是说亲也说不到好人家。”

    贾敏听了,瞪了林礞一眼说:“好好一个爷们,怎么也说起这些内帷之事来?在外头再不许说的,没得让人说咱们林家出来的爷们嘴碎。”

    林礞笑了一下说:“母亲教训得是,只若非咱们家里此刻没有外人,便是求我说,我也不敢丢了咱们家的脸呢。不过是琚郡王和太子殿下诉苦,我一旁听了一耳朵。换作别人,就算求我,我也未必爱听。”

    原来,林礞虽然名为太子伴读,但实则太子、琚郡王、林礞加上柳湘莲、李罕几个都是极为交好的,史湘云和贾宝玉私相授受这些事不但林礞知晓,几人一处练习骑射时候,连李罕、柳湘莲都是知道的。只这几人虽然是少年,但也明白这些不是什么光彩事,皆不外道罢了。

    于是林礞又将史氏女如何与贾宝玉私相授受,如何为贾宝玉做扇套、纳鞋底,如何和贾宝玉独处一室,叫贾宝玉爱哥哥都说将出来。末了,林礞叹道:“琚郡王原是个惜福的人,当初也不嫌弃史氏女父母双亡,待她极好,定了史氏女之后,有什么好东西,也使人送去保龄侯府。后来听了史氏女身边的周嬷嬷和吴嬷嬷说了史氏女的举动,饶是凭谁再好的性儿,也是不能忍的,因而琚郡王才要将史氏女逐出郡王府族谱。”

    林如海夫妻听了,不禁恍然大悟,独黛玉听了若有所思。湘云原有些口齿不清,惯爱将二哥哥说成爱哥哥,原也不能以此断定湘云和宝玉有什么私情。只世人苛责女子,这些事既是叫琚郡王知晓了,湘云只怕断进不了王府了。

    林如海叹息道:“原是有这样的内情?只如今琚郡王和史氏女是先帝指婚不说,又有史家一门双侯,这件事原不好办。保龄侯倒罢了,不过在京中袭着虚衔,若非看在忠靖侯面上,只怕也风光不了几年了。只这忠靖侯在粤海掌着兵权,史家又和皇后娘娘母家南安郡王府交好,只怕琚郡王无人做主,倒不好削了史家脸面。”

    林礞叹道:“可不正是这个理?否则只怕这桩婚事早就退了,也是为此才拖到现在呢。太子殿下虽然支持琚郡王,无奈圣人却甚听皇后娘娘的。四王爷在先帝在时就不受宠,这个时候也无法给琚郡王作主,依太子殿下和琚郡王冷眼看着,皇后娘娘倒有几分想拿琚王妃的位置换史家衷心。”

    贾敏听到这里,突然岔开了话,插口道:“说来这皇后娘娘也奇怪得很,当年太子被毒害,性子暴戾,先帝每每有废太子之意,可没见着南安王府多向着当年还是太子妃的皇后娘娘。这如今甄氏和五皇子都身死,太子登基,皇后倒向着南安王府得很。”

    林如海听了,叹道:“一入后宫深似海,当年太子和太子妃地位岌岌可危,南安王府为了王府富贵荣华瞒着太子妃暗中投靠甄氏,两头下注原是有的。只怕当年在南安王府眼里,太子妃不过是一颗弃子罢了,如今太子登基,南安王府到底是皇后娘娘的娘家,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是人之常情。”

    林礞到底年幼一些,听了这话,不禁冷哼一声道:“皇后娘娘若不糊涂,怎能让人不知不觉的毒害了太子却半点查不出来?还多亏父亲才查出皇上还是太子的时候,性情大变原是中毒的实情。她既是个糊涂的,认不清娘家真面目也是有的。”

    贾敏听了叹道:“当年我和当今皇后一届应选,皇后娘娘当时还苦恼说不愿当选。只南安王府为了在后宫有所助力,为了霍家荣耀,送了她参选,她原是身不由己。如今多年过去,不知怎么皇后娘娘如今反而越发向着娘家了。”

    黛玉听了,心中暗道:这就是了,有好些人家的儿女,在家越是不受重视,越是对家中父母兄长百依百顺,只为得了家中父兄肯定。既当年老南安王舍得不顾皇后娘娘意愿送其入宫,想来皇后娘娘在家时候未必多受宠,这样的女儿反而容易将一门荣耀背负在自己身上。古往今来,无论富贵贫贱,越是幼时不得宠的孩子,越是毫无原则的为家里付出的事,原是不胜枚举。

    只如今黛玉已经定了太子,皇后娘娘日后也是其母后,这样的话,黛玉到底不好说出口。

    一家人又说了几句别的闲话,总觉湘云的事到底是皇家家事,与自家无干,便撂开此事,各自忙自己的。

    展眼又是月余,离钦天监测的吉日越发近了。在保龄侯府,史鼐夫人也在一遍遍教导湘云入宫该当注意的各项事。忽地听闻外头有琚郡王府的长史带着四个公公,一个姑娘来了。史鼐夫妇自以为这是琚郡王重视湘云的意思,忙命人开了中门迎接。

    及至长史带着宫人入内,保龄侯史鼐见了那长史脸色严肃,不像喜事,才狐疑起来。又是命人煮了好茶,又是好生招待,问长史今日所来何事?那长史虽然脸色不佳,倒也礼数周到,和保龄侯见了礼,口中说道:“我们王爷有几句话要问了史姑娘,听史姑娘亲自答了,下官这里才好回侯爷的话,还请侯爷见谅。”

    保龄侯自说无妨,又请长史坐。长史听了,才告罪落座,自品起茶来。那头自有保龄侯府的丫鬟带着琚郡王宫里来的太监并一个丫鬟打扮的姑娘去见保龄侯夫人和湘云。

    湘云听闻琚郡王府来了人,倒是一愣。先时将将指婚后,还未过大礼,便遇国丧,所有选定的正妃都在家中过了二年多。刚开始,琚郡王也命人送些小玩意儿来,显得极重湘云。不知何时起,便再无琚郡王府送来的东西的,湘云倒不以为意,史鼐夫人却察觉了不对。

    今日琚郡王府又来了人,史鼐夫人和湘云都只当王府又是来送东西的。

    谁知王府来了四个公公,两个守在花厅外头,不许人进,另两个却满面肃容的带着一个女子进来,并不像是送礼的。

    湘云如今规矩学了也有三年不止,虽然心中不以为意,倒也规规矩矩等着两个太监和史鼐夫人见了礼,再和自己见礼,算得进退有度。礼毕,史鼐夫人待要让人赐坐,两个太监却神色严肃的拒了道:“我们有几句机密话要问过史姑娘,还请史侯夫人屏退了不相干的人。”

    史鼐夫人见了两个公公神色,和两个公公身后一个极眼熟的女子,就觉只怕不好。到底屏退了下人,只其他人都出去了,湘云身边的周嬷嬷和吴嬷嬷却站着未动。

    宝钗也有一股不祥之感,只她是个随分从时的,也欲退出去,却听吴嬷嬷说:“薛姑娘不用回避。”薛宝钗又只得留下。

    待得史家奴仆都退下了,还未等史鼐夫人和宫里太监开口,湘云就道:“袭人姐姐……”

    幸而史鼐夫人见机得快,湘云只说了四个字,便被史鼐夫人喝止了。宝钗也是吓出一身冷汗。宝玉国孝期行乐,便是和袭人一道,湘云还上前亲亲热热的叫袭人姐姐,只这四个字就够她喝一壶了。若非史鼐夫人喝止,还不知她说出些什么惊世骇俗的来。

    果然那高个的太监听了“袭人姐姐”四子,冷哼一声,才尖声尖气的说:“前儿我们王爷听说,史姑娘定了我们王爷之后,还在外头爱哥哥爱哥哥的叫人,只不知这爱哥哥是谁?”

    这话问出来,史鼐夫人自是吓得不轻,宝钗也是心都灰了。她自荐伴读,尽心钻营这二年多,如今临要进宫了,却不知这事怎么又传到琚郡王耳朵里头。湘云只怕进王府是不能了,可得怎生为自己想个退路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