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回门(1 / 2)



    此为防盗章这日林如海休沐,黛玉也没上学,父女两个又在书房查看账房送上来的账本。贾敏经过几个月的调养,气色已经好多了,面色红润,这日端着一盘子贵妃荔枝,用玛瑙盘子装着送到书房说:“你们父女两个成日间的忙,多久没有好生歇息一两日了,还不过来吃几个极新鲜的荔枝。”

    黛玉抬起头来朝贾敏手中的荔枝看去,因为干旱,今年的荔枝个头并不大,但却极难得。于是黛玉轻轻摇了摇头,在紫苏端来的银盆中净了手,捻起一个剥了,先送到林如海手中。自己才又捻起一个来。

    林如海见了贾敏气色笑道:“敏儿如今颜色好多了,亏得咱们玉儿小小年纪倒将家里管理得好,敏儿才能抽出手来调理身子。”

    贾敏听了嗔道:“真真拿你们父女两个没有办法,是钱值钱,还是累坏人了值钱?你们只看到我将养好些了,也不看玉儿这么年幼,哪里受得住这样操劳?咱们家也不缺那几个钱使,怎么就这样拼命起来?”

    林如海吃了一颗荔枝,冷哼一声道:“有人踩到咱们林家头上,一次没得逞还嫌不足,一而再的使下作手段。这次老天看不下去为难他,咱们是天予不取,必受其害,因而我和玉儿不过是顺应天道罢了。过了这一季,咱们产业依旧给敏儿打理,玉儿仍旧跟刘先生好生上学。”

    贾敏听了林如海这语气,想到当日林如海说让黛玉接受家业时眼中闪过的一丝狠戾,再想起黛玉置办的产业多是桑田,甄家又管着江宁织造府,几厢印证下来,方恍然大悟。又想起今年初春,原是黛玉先找林如海商议,心中越发吃惊,看着面前这个粉妆玉琢的小娃娃:她自然知晓黛玉聪慧,却也想不到黛玉能算无遗策,走一看百。

    贾敏听了事关重大,打发了书房中伺候的丫鬟书童,只剩一家三口。又问父子两个,便是不忿甄家所为,要给他们一个教训,为何不让自己去办,却忍心玉儿操劳。

    林如海亲自为贾敏让了座道:“敏儿才说是钱值钱,还是累坏了人值钱,我也深以为然,心中衡量下来,到底是敏儿值钱。若是不过为了为难甄家下子,就累坏了敏儿,咱们再忍两年也罢。外头诸事自然有管事庄头去办,玉儿在家看些账本也看得过来,我们父女两个原是舍不得敏儿操劳,敏儿此时倒不体谅我们了。”

    贾敏听了嫣然一笑道:“我何尝不知道老爷重我,只我仍旧担心咱们玉儿太过出挑了些,常言道木秀于林……”贾敏只说一半,到底说不下去,看着黛玉神色既是骄傲,又是担忧。

    黛玉自然知道贾敏想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而一笑,上去挽着贾敏的胳膊说:“母亲既然有此忧心,怎么不好生爱惜自己身子?若是父亲母亲爱惜我,我上有父母疼爱,下有兄弟扶持,谁还有我幸福自在?”

    贾敏听了一呆:自嫁入林家以来,林如海极重嫡妻,又不好色,便是为了绵延子嗣娶了几房姬妾,也并不重视她们。后来自己有了子女,更是把心思不正的姨娘打发了。如今便是母家二嫂子这样陷害林家,夫君也不曾迁怒自己。可笑的是自己竟然自觉夹在夫家、母家无法自处,自暴自弃起来,因而身子每况愈下。世人说丧母女不娶,若是自己当真有个好歹,这么好的女儿也让世人嫌弃不成?想到此处,贾敏神色亦渐渐坚定起来:为母则刚,便是为了一双女儿,自己也该好生活着。圣人言: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便是自家嫂子,又何妨恩怨分明?

    贾敏将黛玉搂在怀里,摩挲黛玉柔软的发丝道:“玉儿说得是,母亲活了一把年纪,倒不如玉儿见识。我也想通了,从此以后,再不会为不值得的人烦恼。”

    黛玉窝在贾敏怀中,看不见贾敏神色,林如海却看得分明。只见贾敏一双妙目盯着前方,神色变得坚定,林如海也放下心来。前儿自己再怎么好生相劝,贾敏总觉自责,如今贾敏真真忧心起儿女的处境来,怕是终于转出这个牛角尖来了。

    黛玉听了这话,亦是心中一喜,抬起头来笑道:“这才好呢,凭谁也不值得为难自己。”贾敏和林如海听了黛玉口气中有股不合年纪沧桑,像是有感而发,倒是一愣。不过黛玉到底不足七岁,便是聪慧不似凡人,哪有什么忧愁阅历?夫妻两个俱是觉得自己想多了,便没深问。实则黛玉想到前世自己在风霜刀剑严相逼下,曾天真的指望贾宝玉,也曾为他人悲伤气苦过,此刻还当真是有感而发。

    却说贾敏又细问父子两个这些日子谋划经过细节,又问黛玉是如何想到这样计策的,贾敏只当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

    原来前世黛玉便是今年清明之后北上的,按林如海的意思,原是要留黛玉在家守制读书。后来江南已经有了大旱之兆,林如海想着:每每灾年,最怕四处流民四起,渐渐乱了朝纲。到时候自己作为一方大吏,不知前途如何,既然岳母大人执意要接玉儿进京,不如便将玉儿送去,也免了自己的后顾之忧。

    黛玉生辰那日,人人喊热,黛玉猛然想起前世大旱来。想着今年只怕又是一个旱年,不如早做准备。因而晚间便找林如海商议。林如海本是胸中有沟壑之人,黛玉微微一提,自也想到除了自家早作准备,亦可为难甄家一把。因而黛玉提议今年多购置桑田,林如海当即应允。

    除了黛玉知晓前世一节瞒着林如海夫妻二人,其他经过都细细与贾敏说了,贾敏听完叹道:“真真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又转身盯着窗户说:“原该如此,不然谁都当咱们林家是好欺的不曾?”

    黛玉父女两个整治甄应嘉一回倒还罢了,见贾敏想明白了心结才是意外之喜。一家人好生高兴,心想三人关在书房半日,也不知道礞哥儿怎样了,于是开了书房的们。远远的就看见王嬷嬷在廊下守着,似乎是二门上的婆子来回事,王嬷嬷又不让人打扰。

    二门上婆子见老爷、太太终于出来了,忙上来回话说:“回老爷、太太、姑娘的话,金陵甄老爷下了帖子,说要拜会老爷,已经等了半日了。王嬷嬷说老爷谈事情,偏不让来回话。”

    贾敏和林如海对视一眼,林如海对管事婆子道:“你去告知大管家,只说我说的,甄老爷若是为公事而来,明日到衙门商议;若是为私事而来,咱们便只叙旧,林某绝口不提公事。”又转身对贾敏柔声道:“好容易休息一天,偏又耽搁半日,咱们带玉儿和礞哥儿一起顽会子,且不理他。”

    贾敏点头应是,和林如海一起带着黛玉回屋子里去。

    甄应嘉在门房里和等了半日,却碰了一鼻子灰,身旁的随从就要发作,还是甄应嘉亲自喝止了。甄应嘉为显诚意,一大早来了,门房里头等了半日,早热得汗流浃背。不想却等来林家管家传了那样一句话。甄应嘉倒知道林如海是故意刁难,但他早打听了,整个江南独林家今年尚收了不少蚕茧,既是有求于人,少不得伏低做小。道是管家辛苦,我明日再到衙门去访林大人去。

    次日,甄应嘉果然一大早到了盐政衙门,递了帖子与衙役,好生候着。不一会儿,衙役出来说林大人有请甄老爷。盐政衙门甄应嘉倒熟悉得很,在林如海之前,他便连任数任盐课老爷。甄应嘉走进衙门,心中难免有些感慨,多大一处肥差,就这样让林如海夺了过去。

    将将跨入大堂,甄应嘉展眼望去,全是熟人。原来堂上按位次排了椅案,坐的皆是两淮大小盐商。众人见前任盐课老爷也来了,忙站起来行礼招呼。林如海亦是客客气气的请了上座,甄应嘉的位次倒是早就留着的。

    如今林如海是二品官员,甄应嘉只是四品,少不得向林如海行了下官礼,正欲道明来意,林如海却抢先道:“不知甄大人今日前来,所谓何事?”

    甄应嘉道:“下官在金陵管着江宁织造府,谁知今年天公不作美,各地蚕茧产量有限得很。前儿听说林大人高瞻远瞩,置办了许多桑田,且收成极好,今日下官特来求林大人将府上蚕茧卖与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