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四十四章 辩机的心思(1 / 2)

这辩机和尚也是个沉得住气的人,不动声色的道:“净身,焚香,拜佛,是小僧每日要做的课业!“

        “那我怎么听说你帮着道藏和尚,翻译编纂大乾西域记?”说着,他又道:“对了,道藏和尚呢,没来?”

        巡官面色有些尴尬,看了一眼辩机,旋即道:“道藏大师正在闭关,不见外客。”

        “那行,不见就不见,本来还想跟他聊聊,看看他的大作,讨教一二的,现在看,是没戏了。”

        秦墨叹了口气,心里已经清楚,不过,不是高阳就好。

        李传玉如何,跟他有半毛钱关系?

        就算不是辩机和尚,那也是其他和尚。

        就是可怜了杜有为,成了帽子王。

        老杜家怕不是要变种了。

        也是可怜。

        “城外有千亩地,可是你会昌寺的?我观那土地,似是荒地,怎么无人开垦?”

        这几年土地丈量的工作,一直在进行。

        短短几年时间,田亩数量就增加到了五亿多亩。

        不过寺庙,道观的土地,一直都没有丈量。

        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知道藏匿了多少嫌疑犯。

        没有剃度的和尚,没有度牒,这度牒是要经过朝廷审批的。

        没有度牒的和尚,算不得正经和尚。

        辩机和尚道:“寺中人手不够,租赁出去,也无人愿意,在京城讨生活的人,只要不懒惰,赚得总比种地更多。

        这一来二去的,地自然就荒芜了。

        再加上天下大兴,粮食丰盈,百姓无饥饿,上有瓦片遮风挡雨,下有床榻容身休憩。

        种地倒也不那么热衷。”

        说起来,辩机也有些无奈。

        这还不是秦庄的锅。

        秦庄的农村合作社,早就大行其道。

        他们自己村落的土地都种不完,大家伙都是集体劳作分配,然后分红。

        那里向以前。

        赋税多,天灾人祸,粮食不够,为了抵扣徭役,就只能多赋税。

        家中有老有小,粮食只够糊口。

        现在不一样了,一日三餐,顿顿吃饱。

        自家百亩地都种不完,粮食都收不过来,谁有空去种你的地?

        以前还有放贷的业务,现在全都没了。

        六部银行,岭南发展银行,利息低的要命,朝廷做靠山,有银子都使不出去。

        又不敢变卖土地,抓住就是大罪。

        只能大肆招收僧侣,自行栽种。

        可根本就栽种不完。

        “我看会昌寺大小和尚,不下八百人,怎么会种不过来,是不是土地太多了?”秦墨笑吟吟的道。

        心里却很清楚,必然是如此的。

        想到唐武宗灭佛,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

        想想都可怕。

        三四十万人,坐拥几千万亩膏腴的土地,还不用纳税,徭役。

        有香火钱,有的地主为了免税,就把土地挂在寺庙之下,还能得到香客的供养。

        还可以免费得到一批劳动力。

        不灭你灭谁?

        而新法革新,这一块仍然没有涉及。

        “出家人不热衷这个,饭够果腹,衣能蔽体即可!”辩机模棱两可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