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听涛水阁(1 / 2)

第137章  听涛水阁

        秦淮河上,朱瞻埈久违的坐在船头,一根鱼竿斜搭在他的脚边,虽然状似在钓鱼,实则是在闭目听曲。

        因为今天是皇帝接受各国使节朝拜进贡的日子,朱高炽作为太子,当然是要出席的,所以并不在这里。

        朱瞻埈作为藩王,原本也是要出席的,但那天他和郑和一起去见朱棣的时候就要了个特许,他可以不用去看那些土人上供的破烂玩意。

        这还真不是朱瞻埈贬低那些国家,而是他已经从郑和那里了解过,这些小国能够用来朝贡的也就是当地的一些土特产而已。

        那些东南亚国家能够拿得出手的除了香料、木材之外,着实没有什么能让大明看得上的东西。

        至于说后世东南亚盛产的楠木、瓜果等商品,楠木胸径巨大,在这个时代运输不易,明清时期流行金丝楠木家具,所用的木料更多的是出自四川等地,而不是从东南亚进口。

        至于说瓜果?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生鲜冷链,想把东南亚的水果运到大明来贩卖?除非是朱瞻埈亲自出手,用法术冻住才有可能。

        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当年杨玉环想吃个荔枝都被人写了首诗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念叨了一千多年。

        大明确实每年有不少瓜果会用各种方式运送进京专供皇家享用,但这些瓜果大多数都是那种不易腐坏能够运输的品种,不然的话动辄几千里地只能靠马或者帆船来运输,等送到也基本上腐烂了。

        所以皇家更多的还是就近在京城附近栽种瓜果,以供皇家享用和消耗,不然皇帝想要吃个葡萄都费劲,还吃不到新鲜的。

        尤其是朱瞻埈为了自己吃的舒服,拿出了不少后世的菜谱,许多在这个时代算是不传之秘的东西就这么被拿了出来,听涛水阁的菜色一下子就到了一个领先时代的地步了。

        这处沿着秦淮河岸搭建露台和阁楼,还在水面上起了一处水榭歌台的地方,是南京城中的商人按照朱瞻埈的建议修建起来的。

        是的,太子来吃饭也是要付钱的,还是现结。

        真别觉得古代皇帝山珍海味吃到吐什么的,明朝皇帝,尤其是明初的皇帝,因为继承了朱元璋节俭的风格,在吃这方面着实没有什么太大的享受,就算是胖老爹朱高炽身为太子,吃的也只是东宫小厨房,那还是东宫自己花钱的开销。

        即便如此,听涛水阁也已经是大明第一的消金窟、极乐窝,不少官员私底下都会来这里宴客享受,即便来一次怕是要花掉他们好几年的俸禄。

        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那纷繁至极的调味品,厨子做菜也就是油盐酱醋,其他全靠食物本味。

        当然,在原材料方面品类并不是那么丰富,厨子自然也就在做法上尽可能的下功夫,所以很多菜品的做法都极为复杂,穷极了食材所能达到的变化。

        再加上置办听涛水阁的商人当中有原本就经营秦淮河上生意的,那些歌姬舞女在朱瞻埈拿出了一点后世的见识点拨过之后,光只是表演歌舞都足以让整个秦淮河的男人如痴如醉,就遑论其他了。

        “公子,前面是听涛水阁了,是否停船用餐?”一直坐在朱瞻埈身边的胡善祥抬头看了一眼前方沿着秦淮河岸修建的阁楼,向朱瞻埈询问着。

        而且也吃不到什么特别奢侈的东西,鲍参翅肚那是逢年过节才能有的东西,平素里有个烧鸡炖鹅酱肘子什么的就算是硬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