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奇迹(1 / 2)

第141章  奇迹

        当安1250缓缓被两台串联的拖车从总装机库拖到跑道上时,所有人都被这架史无前例的巨型飞机所震惊。

        136米的翼展什么概念?幸好新远当初弄得地皮够大,机场还考虑了扩建所以很空旷,但这一架飞机出现在机场上,给人的观感就好像是一艘巨轮在陆地上移动。

        由于130米机体太长,拖车为了让飞机转弯不得不绕一个大圈,也正好让所有人看个真切。

        正前方两排6个机轮,主起落架一边13个理论密密麻麻,而且使用得还是最大号得定制轮胎,但在27米高得机体面前还是显得分外小巧。

        现在是上午10点,太阳已经升起,但在安1250所处的地方直接形成一大片阴影,庞大机体造成的视觉冲击会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幻视。

        蜀橡集团的负责人已经完全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好半天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龟儿,这么大的飞机,怪不得轮胎使用寿命只有90次,这么大的飞机,确实只有这种定制的专用轮胎扛得住了!”

        由于空重就达到了390吨,安1250的准备过程也是漫长的,但杨维丝毫没有不耐烦,他的疑问太多太多了。

        他直接问航空部的王寻:

        “这架飞机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研发的?”

        安1250研发制造过程中确实没经过什么试验过程,就是造好了安上就完了。

        安1250的油箱非常夸张,如果加注满能够达到700吨,需要140辆加油车加注三天三夜才行,到时候自身重量就有1090吨。

        单说这个王寻他也知道,以前是在石飞改运5的,结果到了新远,就成了安1250的副总设计师,这差距怕是有点夸张?

        <div  class="contentadv">        跑道上,通体是复合材料绿色底色的安1250终于调整到了起飞位置,准备进行地面滑跑。

        两人都选择同意,然后就开始学习自己将试飞的飞机参数,可直到上了飞机还是不敢相信自己是开这么大的飞机。

        “这么大的机翼,不做疲劳测试?不做恶劣机况下的承受能力测试?就算是机翼除冰管路的开发也要七八个月吧,研发过程再怎么缩减,试验是绝对不能减的吧!

        难道你们都不进行各种测试,直接就安上飞啦?”

        为什么?因为研发过程中林炬提前把所有设计参数以及工作条件写进系统研究院,系统研究院的任务只要资金加速是一定成功的,所以只要按照获得的技术成果生产,根本就不需要验证。

        坐在这台超级巨兽的眼睛里,两名飞行员的视野都不是很好,必须依靠机舱内部多个显示屏,通过周身的摄像头观察地面情况。

        “我们用了超级计算机模拟测试,而且试验太费时间了,飞起来测试也是一样的,而且这两架飞机的单机造价达到了50亿,全部应用了超过标准的材料和工艺,不会有问题的。

        塔台通知让全机自检并发动机开车,两名试飞员快速在机舱内打开各种开关,拉上刹车,然后等待漫长的自检过程。

        杨维:……

        多出来的零头7800公里,差不多就是一次跨洋航线的距离。

        但这肯定不能跟杨维说,王寻想了想:

        接着他还指着安1250那单侧就近60米的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