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团队力量(2 / 2)

一一四.四一.七六.一六五

但李善长失之于狭隘,无法正视自己的错误。

有了良好的开头,众人也放下了心中顾虑,开始积极建言。

“景恪,咱知道你向来走一步看五步,既然今日提出了这个问题,那肯定是有主意了。”

这是堂堂正正的大道。

冯胜提出了进一步的补充意见:“我以为征兵和募兵结合更好。”

而不是抓住一批人使劲儿霍霍,直到这些人老死了才让人回家。

倾心培养的朱标英年早逝,朱允炆主打一个叛逆。

陈景恪要开讲军制课,他连忙将这些军中大佬叫过来旁听。

说白了就是十年换取终身自由。

使得他们不敢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毕竟身处高位这么多年,又怎么可能没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其实还有一类人可以依靠,那就是继承人。

陈景恪自然知道,这种退役制度形同虚设。

朱棣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但别的方面真不提也罢。

“今日在座的都是大明中流砥柱,有他们帮你查漏补缺,这次定能制定拿出一个妥善的法子来。”

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常识是前人用无数时间摸索出来的。

就算是宋朝,赵大赵二之后也有真宗仁宗英宗三个帝王,给他们擦屁股。

“肯定是自愿当兵的人战斗力更强,强制征召过来的,很可能会心存怨念。”

刘邦留下了很多制度漏洞,文景二帝帮他修补完善了。

几人连忙领命。

但事实是,除了徐达发表了一些看法之外,其他人并不能给出什么建议。

可他们大多都是成年之后,才有机会参加学习。

还是那句话,在这个位置坐了那么久,怎么可能会没有一点想法。

他们提出了长役概念,就是一次服役十年,即可转为预备役,以后不用再参军服役了。

而是陈景恪自己的能力也有极限,军制二次改革就是证明。

这些人家学渊源,从小接受系统培养,对治理国家有着全面的了解。

众人计长,不一会儿就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朱元璋也是喜上眉梢,当即拍板:“好,以后征兵就用征募结合。”

这里不是歧视出身,而是说系统的教育很重要。

朱元璋忍住赞道:“好,好一个征募结合,宗异你给咱出了个好主意啊。”

或许是因为不自信,或许是因为怕担责任,或许是别的原因。

但具体是怎么做的,外人就不知道了。

众人眼前一亮,蓝玉说道:“此法甚妙啊,如此就不用担心无人当兵的情况了。”

“但是后果方才咱们也说了,前车之鉴大明绝对不能再走他的老路。”

三代人一起努力,就不信治不好大明。

他想要的是正儿八经的退役制度,能促使军队不停换血的制度。

“等将来大明人口多了,兵源充足了,就顺势转为募兵制。”

是固定下来而不是完善。

从历史的角度一点点剖析问题所在,言之有物,让人不得不信服。

这一点大家自然都认同,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轮换制都不用陈景恪开口,他们很快就拿出了成熟的方案。

提高福利待遇,再加上军功爵制,定然有大量梦想改变身份的百姓参军,用命去搏一个前程。

见孙子如此聪慧,朱元璋心里好受了许多。

刘秀的不足,有明章二帝给他兜底。

“如果募兵人数不够,再从预备役里强征一部分。”

众人都看向陈景恪,目光里充满了尊重。

“具体如何实施,天德、宗异、惟学你们带领五军都督府的人,尽快拿出详细章程来。”

“而且强征的兵可以单独建军,去做一些守城之类任务。”

朱元璋将担子交给了胡惟庸,期望他能做出一番成绩。

“不过我还是要说一下兵源的问题。”

问题就尬住了。

一代人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两代人三代人去解决。

退役后加入预备役?

徐达忍不住赞道:“好,太孙此法太好了。”

众人也纷纷出言,基本都是支持这个建议的。

刘邦的团队里面,也有大量出身六国贵族公卿的成员,比如张良就是韩国贵族之后。

这已经是大明建立以来,第三次对军制动手了。

其他人也纷纷称赞,这个建议确实解决了退役兵的管理问题。

(这里应该用字的,表示亲近之意,但冯胜的字没有查到。)

(他有个别名叫冯宗异,所以我就用了这个别名,大家不用较真。)

其他人也纷纷称赞,这个征募结合的方法,确实非常合适。

从此朱元璋对文官集团彻底失去了信任。

“朝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转换征兵方式。”

“这就免去了调整军制所带来的麻烦……此可为百年国策矣。”

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以前只是出于某些顾虑不敢说罢了。

这就是朱元璋团队的短板,出身是真的限制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预备役我们就不说了,五军都督府已经有了策略,直接施行就可以了。”

“光武帝用流民囚犯充军、招募蛮夷雇佣军等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陈景恪将一切看在眼里,心中不禁叹息。

难道就是为了让他们听一听,然后喊两声陈景恪牛鼻六六六?

不是的。

可制定国家政策,是真的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了。

“况且现在不是已经找出问题了吗,我们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就可以了。”

更何况,他也只是读过书,同样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官僚教育。

今天有人挑大梁,他们才放下顾虑畅所欲言。

所以他语气有些强硬的道: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确切的制度,达到什么标准可以离开军队,而不是含糊其辞的老弱病残退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