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蛇尾(2 / 2)

生于1871 此时鱼跃 2201 字 2022-10-26

    “可是,越南朝廷要怎么才能保证呢?”

    自中法停战以来,清廷在北圻设立了行政机构,这半年来,越南王室几次三番向大清索要,但都没有得逞,这一次阮福林看张佩纶有松口的迹象,立刻趁热打铁,想要把这件事敲定下里。

    “我朝可以立下国书!”

    张佩纶笑道:“如果国书或者条约有用的话,越南就不会和法人签订《顺化条约》,更不会在这里和我交谈归还北圻之事了。”

    饶是阮福林脸皮够厚,听了这句话,也仍然红了一红。

    “那以张大人之意……”

    “除非越南王室公开废除《顺化条约》,并将法人驱逐出中圻。”张佩纶道。

    我去,现在越南同庆帝天天都生活在法国人的监视下,小命都要靠法国人点头,否则就要像哥哥‘咸宜帝’一样被失踪,哪里还敢说废除《顺化条约》?

    “张大人,这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了吧?”

    张佩纶故作惊奇道:“这怎么会强人所难呢?我朝和贵国为宗藩之关系,如今我朝将士浴血奋战,这才从法国人手中将北圻抢回,而贵国立刻就前来索要。既然贵国这么在意国土,法国人占据了南圻、中圻,贵国收回不也是理所应当么?怎么,莫非贵国只知道向宗主国要土地,却不敢向强盗要公道?”

    “这……”

    阮福林无言以对。

    “好吧,我看今天就谈到这里吧。总之除非贵国能将法人赶出越南,否则我朝大军是不会退出北圻的。送客!”

    言罢,张佩纶端起了茶杯。

    送走阮福林后,张佩纶从后门来到了唐景崧处。

    “哎呀,让两位兄台久等了。”

    刘永福、唐景崧二人起身抱拳道:“无妨无妨,贵人是忙,我二人多等会儿也无妨。”

    张佩纶知道他们拿自己打趣,也不接他们这个话茬,只是笑道:“怎么,你们俩还没商量好?我可是过来喝茶的。”

    唐景崧故作深沉道:“这可不行,这件事儿可不一般,非得咱们三个一起拿主意不行!”

    张佩纶一愣,“怎么?事情又有了变化?”

    刘永福在一旁笑道:“莫非这就是君子可欺之以方?幼樵,维卿兄是逗你呢。”

    张佩纶指着唐景崧苦笑道:“你啊……”随后转向刘永福:“好了,还是渊亭兄你说吧。”

    刘永福道:“其实也没什么,南洋水师的舰船到了,不过比我们之前预计的大了些,我来是想和两位商量一下,是不是加派兵力。”

    原本婆罗洲的情况还比较好,当初刘永福的意思是先安排两队步兵,一队炮兵。共二百五十人,带11毫米六管格林快炮两门,57毫米法制行营炮两门。这样一艘几百吨的小船也就过去了。

    但是现在一方面婆罗洲的情况迅速恶化,而且南洋水师来得船也比预计的大很多,所以之前的计划有必要改一改了。

    “来得船有多大?”

    “两艘都是两千吨的大舰。”

    张佩纶吓了一跳。他是在福建待过的,知道海军的大舰是个什么样子。一下来了两艘两千吨的巡洋舰,这就相当于南洋水师一半儿甚至更高的战斗力了。

    “看来朝廷对这件事儿也很重视啊!”

    刘永福点点头:“所以我才想加派一些兵力。”

    张佩纶想了想,道:“是应该增加一些兵力。我认为,应该至少一个营。”说完后又转向唐景崧,“维卿兄的意思呢?”

    唐景崧道:“这不是明摆着么,如果朝廷不是想要我们加派人手的话,何必派这么大两艘军舰过来?”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刘永福道:“好,那就这么定了!改为运送步队一营加炮队一队,仍然是由广南宣抚使司裣事陈尚发带队。”

    陈尚发是广东人,宗族中也有人在南洋讨生活,过去兴许能有个帮衬。而且此人经历过几次大战,带兵也有点儿水平。

    装载完镇南军士兵,两艘军舰再次出航,明面上是驶往爪哇的泗水港,实际目的是在半路上利用随船的小艇将镇南军秘密运送到婆罗洲西北部的山口坤登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